第973章 移民实边 (第2/3页)

刘六刘七起义,短短时间就聚集起数万人马响应,纵横南直隶、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数个省份,朝廷花费数年时间才勉强平定下来,普通平民死伤不计其数。

这次起义的根源就是朝廷的养马政策。

为保证明军边马的供应,自明朝建国以来,朝廷强令河北等地农民充当养马户。

马户的徭役负担极其沉重,为保证养好马要付出很大代价,不仅耽误农业生产,而且当所养马匹死亡或种马孳生不及额时,还要赔偿损失,农民为此卖田产、鬻男女的不在少数,当时有人形容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

河北临近京师,正是厂卫特务、官僚地主施虐的地方,加上土地兼并剧烈,剥削压迫十分残酷,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养马的政策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还有酷吏盘剥,典型是官逼民反。

基本解除了北疆的边患威胁后,不合时宜的马政最先被废除掉,但是人多地少的根本问题不解决,也是巨大的隐患。

曾凡提议的移民辽东计划,正好先在河北、山东等地施行起来,距离比较近,可以减轻移民路上、到了之后的安置费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省有大量无地农民,都是天然的移民人口,去了可以每户分给百亩土地,开垦出来种上五年就是自己的了。

有勇力的移民青壮还可以报名参军,不用全家转为军户,被录取后同样可以奖励百亩土地,立军功照样有机会封妻荫子。

这项政策一出,尽管观望的人占大多数,可是也有不少胆大的年轻人报名,反正在老家一辈子给人当佃户,看不到出头之日,何不去辽东拼搏一把试试呢!

在曾凡意念场作用下,刘宠、刘晨、齐彦名等几个后世起义的核心人物都报名参加,也算去除了一大隐患。

有意念场的存在,类似的起义不可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曾凡主要是觉得他们算是人才,不能浪费,去东北后参军入伍,将来完全可以把勇武用在为国家开疆拓土上面,一样可以功成名就,而不是像另一个时空一样,成为悲剧人物。

移民实边政策最早可追溯到先秦。

战国初期的楚国,位于人烟稀少的南方,曾迁移贵族到边境披荆斩棘,拓展自己的领地,使楚国熊氏从最初小小的子爵封地,逐渐发展成春秋战国时期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都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汉武帝时,为加强北方边防,公元前一一九年,一次就移民七十余万口,充实北方诸郡,实行兵农结合,既减轻了国家的兵饷负担,又保证了边境的安全。

移民实边历朝历代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执行,明朝初年也大规模施行过,河北山东等地许多民众,都是从山西迁移过来的后代。

现在的辽东卫所军户大多数都是明初的移民,只是立国百年后,很多制度成了祖宗规条动不得,除了少量流刑罪犯,朝廷再无动力组织大规模移民实边了。

蒙东一战把边患威胁基本解除了,那些能闹事的蒙古部落大小头领都抓来了京城养老,普通老百姓也知道辽东从此安定。

第一批移民示范效应很重要,数量不需要太多,朝廷只征集了三千户移民辽东都司下属的定辽卫,这里不在卫所最前沿,位置靠后相对安全,因为卫所军户数量有限,同样有大量荒地等待开发。

三千户总共两万多人过去,按计划每户百亩,五年内可以开发出三十万亩良田,产出的粮食他们自己肯定吃不了,朝廷收购过来,可以继续安置更多的移民。

这个计划可以滚雪球的不断执行下去,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到时候整个东北都将彻底安定下来,变成实打实的大明领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