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谢陛下「隆恩」 (第1/2页)

今日早朝。

庆帝坐于上位,听着大臣们汇报最近的政事。

他也没管大臣们有没有聊完,便自顾自的提起了出使北齐一事。

庆帝叉开腿坐着,头发梳的一丝不苟,道:“陈萍萍,明日范闲就要出使北齐了,该准备的东西,可都准备好了?”

陈萍萍转正了轮椅,坐着对陛下汇报道:“回陛下,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说完后,又将轮椅给转了回去。

“说到要押送到北齐的那些人......朕记得当时,好像还有一人与此有关联。”

庆帝兀自提了这一嘴,就等着有人能接上他的话。

但此时在朝中但凡有点儿能力的,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毕竟,明眼人都看着呢,那陶镜杨可是与当朝二皇子关系颇近。

况且这二皇子还站在殿上呢,且因为太子被禁了足,现如今,这大殿上便只有李承泽这一个皇子。

所有大臣都在暗地里悄悄地琢磨着,都说「也许某一天,就变成了二皇子坐上那太子之位了。」

好家伙,这么一来,就更没有人敢在这殿上提起她来了。

不过,有一人除外,那就是赖名成。

只听赖名成跨出队列一步,高声道:

“回陛下,正是!当时参与牛栏街一案的,还有一名叫做陶镜杨的女子。”

李承泽原本站立在原地没动,但在听到赖名成出声,且从他的口中蹦出了陶镜杨的名字之时,

李承泽的情绪便有了起伏,微微的侧了头,向朝堂之人投去冷入骨髓的寒光。

庆帝将所有的表现都尽收眼底,尤其是他自己这个儿子的。

他观察着李承泽在听到她名字时的反应,微不可察的笑了一下,在心中确定了一件事情。

接着便回复还在鞠着躬行礼的赖名成,道:

“嗯,对。赖御史一说朕便想起来了。这么看的话,这陶镜杨倒是也该一起去趟北齐了。”

李承泽猛然回首,刚上前一步喊出那句:“陛下!”之时,

赖名成便先出了口,只听他疑惑道:“陛下,这陶镜杨是抗击北齐刺客。这于我们庆国来说,何应是该给予嘉奖的。

臣以为,不该派她去押送肖恩等人。”

说罢,便向庆帝鞠躬拱手。

听到这向来有「刚正」之名的赖名成如此之说,李承泽的面色便缓和了一些。

反观庆帝,此时皮笑肉不笑,脸黑的跟炭一样。

庆帝微笑着说:“赖御史说的在理。

朕以为,派曾击败过北齐刺客之人去押送肖恩,更可以在气势上压倒北齐。”

李承泽立马上前一步,道:“陛下!儿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但范闲也是胜过北齐刺客之人,且陶镜杨自那次刺杀后便一直重伤未愈,此去北齐路途遥远,只怕她无法承受那舟车劳顿之苦。”

庆帝此时,正饶有兴趣地盯着自己的儿子。

在李承泽能上朝参与政事的不到十年中,他几乎很少会忤逆庆帝的想法。

赖名成并未发言,因为他正在思考着庆帝所说之事的可行性。

思考良久后,发现庆帝说的确有几分道理。

只是当李承泽在殿上说出那句「至今重伤未愈之时」,赖名成便想发言进谏,求圣上免去陶镜杨的此次「押送」任务。

但当大家都没来的及在开口时,庆帝便发话:“二皇子,你有所不知。

此次出使北齐,是陶镜杨主动向朕要求的,而非是朕的安排。所以,此事便就定下了,各位休要再提。”

李承泽完全不信,可他又不能当众说是庆帝在撒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