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4/5页)
姓孙得了。此次我等传下兵家学说,兵者,止戈也。止戈为武。师弟我以后就用名字孙武在地界传我兵家学说也!”
袁洪哈哈大笑,道:“师弟凭地抬举我,为我增加了几分面皮,还真不枉我两人在玄木岛了打了几千年!”
后一怔,心道这和我们在玄木岛上打架有何关系,这是哪跟哪?
却又听得袁洪道:“师叔要我跟随你学习兵家学说,我自也从你姓孙,兵谐音,我干脆就叫孙吧,这样也好,直接的很!”
袁洪望向那临城,对后道:“听说我们那小师弟韩非便在城内,我等要不要去见识一番老师地这个关门弟子?”
后道:“恩,孔师叔门下二弟子荀况师弟也在这临城内,我等既然要在齐国行事,便一起去见见也好!”
顿了顿,后又道:“老师亲传弟子中,除六师弟仓机缘未到外,其余者皆是准圣,小师弟乃是老师关门弟子,当尽得老师真传,想必将来成就还在我等之上!”
袁洪点点头,笑道:“这个是肯定的!老师地眼光那是天下一等一的厉害,比起那几位圣人都要强的太多。只希望小师弟不要象六师弟仓那般,天天把自己锁在房子内变成一个书呆子才好,那样好生无趣……”
两兄弟哈哈大笑,大踏步向前走去!
齐国、临、稷下学宫。
学正荀子已经在位五十余年,是时候功成身退、将学正之位留与其它大贤之人了。其它各学派之长纷纷前来稷下学宫,摩拳擦掌,必欲将学正之位收归囊中。
学正房中,荀子正襟端坐,外面走进来一位年轻人,此人不过十五六岁模样,天庭饱满,双眼有神,身着红袍,手上拿着一支长笔,透着一种少年人难得的儒雅沉稳。
年轻人朝荀子一拱手道:“不知师兄唤韩非前来,有何吩咐?”
此人正是那人族圣父、玄木岛岛主玄木道长的第七关门弟子,韩非是也!
十六年前,荀子受李松孔宣之命,将韩非母子带到稷下学宫安顿。五年后,韩非之
,韩非便日夜跟随在荀子身边学道,称荀子为师兄。
荀子看着眼前地这位小师弟,神情复杂……
韩非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更能举一反三,偏生对儒家学说一点兴趣也无,反而对历代君王变法故事表现出极大地领悟能力。荀子也是无可奈何,只得要求韩非必须将儒、道、墨等每一家学说都要精通。
韩非五年间学完诸子百家,花三年游历东周诸侯各国。
游历回来后,又花一年时间于稷下学宫旁听,对百家优劣了然于心。
韩非对荀子说自己要独创一门学说,并驾于诸子百家之上而万世流传,而后又花两年时间闭关,如今已经闭关出来。
对于韩非之能,荀子已经见怪不怪,只按照老师孔宣吩咐,听任韩非自己成就。荀子乃是儒家大贤,虽知韩非所创学说或可称雄一世,但心道韩非学说要凌并驾于诸子百家之上而万世流传又谈何容易?须知每家学说都要经过前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千锤百炼方可成就一个学术观点。
韩非闭关两年而出后,自称学说为法家学说。荀子听得韩非讲述其法家学说,只暗暗心惊不已,法家学说从根本上来说要推翻儒家观点。比那和儒家针锋相对地墨家还要为甚。
荀子时常叹气,自己以儒家亲传第二弟子之身而教导出一个与儒家完全对立之人,哎……
荀子猛然想起,如今韩非正好十六岁,乃是当日李松孔宣讲的“出师”之时。有些事情,自己也是时候与韩非讲清楚了。
荀子道:“师弟请座,为兄今日唤你前来,却是有要事相告!”
韩非闻言一惊,拱手道:“师兄请说,韩非站着便是!”韩非乃是遗腹子,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