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5页)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生而为人,纯纯粹粹的人。
王亮亲眼看着,看着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在像自己一样大的时候在忙些什么,差得远了。
或许,这就是不同的时空里发生的不同的故事吧。
“1937年10月,已经晋升为上尉中队长的粹刚率队北上支援战斗,因为天气恶劣及缺乏无线电通讯器材,在晋省高平迫降时撞上魁星楼壮烈牺牲,终年二十五岁。刚刚新婚一年的许希麟,永远失去了那个曾经天天在她屋顶上打转的爱人。”
王亮不愿意讲这段,但还是要讲,要让后人知道,要让后人记住刘粹刚这个名字。
生而纯粹,直率刚强。
“粹刚是在中国抗战中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中国飞行员,共击落日本战机十一架,击伤两架。在对日空战中,常以寡敌众,以弱抗强。”
当刘粹刚牺牲的噩耗传到南市,传到许希麟所守的那个家中的时候,痛不欲生。
为何殉情,情比金坚。
什么是爱情?
这便是爱情。
悲痛欲绝的许希麟一口气吞下了三十六枚二角的硬币想要去自杀,去寻找那个把自己的心骗走的家伙。
幸亏家里人发现的及时,送到医院抢救这才又重新活了过来。
人是活了,但心却已经死了。
再后来,浑浑噩噩中,许希麟想着自己要做点什么,为亡夫做点什么。
她又回到学校,来到昔日的讲台边,在四季如春的城市里创办了粹刚小学。
这个学校以招收空军烈士的遗孤为主,许希麟把政府给的抚恤金也捐了出来办学。
落幕了。
“一九九零年,白发苍苍的许希麟跨越海峡,来到南市航空烈士公墓,在粹刚的墓前献上亲手所书王昌龄的《出塞曲》条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此时此刻已经不需要王亮多做什么描述了。
五十三年过去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五十三年,阴阳相隔,无尽的思念和泪水。
从家仇到国恨,这是上个世纪初年轻人们的故事,更是属于中国空军的故事。
一张张珍藏版的老照片在大屏幕上连续滚动着,清秀帅气的面孔,都已经是历史了。
0246 同年入校; 同年毕业; 同年牺牲
0246 同年入校,同年毕业,同年牺牲
“在抗日战争中,我发现中国空军飞行员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王亮稍稍停顿,又继续说道:“普遍来看,他们的家世良好,最起码不愁吃穿。一个个都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文化,还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在抗战期间,中国空军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根本就是其他兵种不能相比较的。
这也就是说,就算是这些青年人不去当飞行员,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去谋求一份不错的差事。
或是大学老师或是政府官员,医生等体面而又安稳的工作。
但他们却选择了成为飞行员,又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产生了。
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烈士牺牲的时候,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
同年入校,同年毕业,同年牺牲,这种情况在中国空军抗战中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时期。
王亮索性用更为理性的资料来剖析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