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闯关 (第2/2页)

技理论的突破离不开这些,在科研与设计,文艺创作方面的工作中,依然是人类占据主导地位。

当然,这也只是工作分工的不同,在这片数十万光年的星域内,机器人与人类仍然是和谐相处的关系,各个星系内制度都大同小异,所有资源本星系内部都能获取,几乎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状态,并不需要去掠夺或者交易,星际航行的时间成本太过高昂,再运输随处可见的物资那就纯属笑话了。

通过核聚变和反物质获取能量,在任何一个稳定的恒星系内都能建立新的家园,人类生存必须的环境和各种物质条件很容易做到自给自足,相对应星系内庞大的物质总量,算得上是九牛一毛,更主要的是几乎所有物质都能循环利用,根本没必要去争夺占有更多。

宇宙中稳定的恒星系统数之不尽,以人类的生育速度根本不用担心没地方住,更何况在没有了生存压力后,基于生命延续本能的繁衍欲望随之降低,人口的增长也同时减缓,殖民星系增加速度也会变慢。

三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孤云星算是比较新的殖民星系,这里的制度也延续祖星系的规则,并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只有一个基于分布式计算集群提供算力的超级智能孤云,与多级不同功能的行政会议各司其职,维持星球各系统的功能运转,为本地和外来人员提供服务。

超级智能与人类,机器人共同发挥作用,互相协作,互相制衡,遵守规则符合所有个体的利益,能达到最优效率,这样的模式经历了几十万个星系长时间的考验,已经成了这片星域的基本规则。

祖星系拓展出来的所有星系都是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则,各自独立运转的模式,不同星系间人员往来主要还是思想或者理论技术方面的交流碰撞,见识不同的星系景观,考察不同星系的独特构成情况。

当前跨星际通讯的难度比人员往来更高,还不具备实用价值,想要了解不同星系的详细情况,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目标星系实地考察。

对于进行星际旅行的人来说,无论多么遥远的距离都是转眼即到,在人体冬眠技术和飞船高速度的时间膨胀效应之下,星际航行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可是相对于他们离开的星系而言,那就是几十年、乃至千百年的时间流逝,每一次离开,几乎就等同于与原来的地方永别,即便再有机会回来,也已经物是人非了。

孤云星的人类寿命已经延长到了平均一百五十岁,最长的已经活到三百岁,仍然无法避免死亡,大批科学家致力于将人脑数据电子化,将人类的思维转换到机器人的芯片上,从而实现永生,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成功的希望。

人脑中的记忆,经验,知识等等都可以转换成电子数据,可是具备了这些数据的机器人仍然是机器人,不再是原来的人。

有的科学家也试图只保存大脑,其他部分转换成机械身体,可是大脑同样有寿命限制,哪怕克隆出一个相同基因的大脑,也无法实现思维的转移,类似的实验已经进行了上百年,先后参与的科学家十几万人,仍然在艰难摸索之中。

通过手镯里的智能助手连通网络,曾凡获取到孤云星的许多公开信息,这里除了部分个人隐私,似乎没有什么需要特别保密的信息,各个城市的数据,星球表面的情况,众多科学家的研究项目,研究进展情况都随便查阅,感兴趣的话还可以直接与科学家沟通,为他们的研究出谋划策,据说如果建议取得成果,也能获得相应积分奖励。

曾凡查询他们生物基因的研究情况,想看看他们的基因与地球人类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延长人类寿命这么难,以这里的科技水平,似乎不应该如此艰难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