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页)
情,间或一起结伴游玩,京畿之地,自当繁华,街面上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街头巷尾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好不热闹,唱戏的,卖花的,打把子卖艺的,卖炊饼的,炸油条的,烧红薯的,算命的,看相的,卖狗皮膏药的,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皇宫深院,官府王庭,莺歌燕舞,觥壶交错,高朋满座,迎来送往,到处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观,这真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玉粒金莼宝眷陪,似梦人生图一醉,前波不管后*。”安史之乱之后,朋党之争,潘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大唐的气象每况愈下,举朝上下还是醉生梦死的样子,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长安城内,天子脚下既是藏龙卧虎之地,也是藏污纳垢之所,既是学子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趋炎附势者争权夺利的角斗场,温庭筠由于才名早著,自有一些粉丝前呼后拥,也有附庸风雅之辈向他索诗,其间也有少数志同道合者和他谈诗论道,因为他曾久历官场,官场上的熟人也很多,他自是应服不暇,他为人脱略形骸,*不羁,因此得罪不少的达官贵人,这些平日只知溜须拍马不学无术之辈很令他瞧不起,加之他生性豪爽,出言无忌,所以总是遭到那些人的疾恨,处处打击和排挤他,以至于妨碍了他博取功名,本来他才学很好而且临场发挥也佳却屡试不第,更有甚者,还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说他品行不佳,事情的起因是当朝的宰相令狐绹,他因为温庭筠擅长诗词,而皇帝又喜欢呤诗作词,所以他为了取悦皇上,往往叫温庭筠代他填词,皇帝一看他的作品词彩华丽,语言精美,意境甚佳,因而龙颜大悦,大加赏赐,结果不知是谁把这种李代桃僵的事告诉了皇上,使龙颜震怒,并且严词诘责了宰相,使他感到羞愧而心生怨恨,他以为是温庭筠自已传出去的,所以他寻机在皇上面前诽谤庭筠,说他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虽说有才但毫无德量,以至于影响了他功名和仕途,他的屡试不第也是受到这件事的影响,令狐为了尽早赶走这个眼中盯,干脆把他一篙子撸到底,贬到一个偏远之地做了一个小吏,以解他的心头之恨,而庭筠依然是我行我素,因此他的仕途坎坷,官场很不得志,但谁都知道庭筠的不能博取功名是因为有小人加害,而不是因为自身的才能有限,据说有一次皇上出了一个上联叫庭筠对,其联是:“金步摇,”庭筠对“玉条脱”皇上甚是满意,可见皇上自己也很欣赏庭筠的才学,只是由于小人谗言,以至于皇上疏远了他,让他沦落到寒荒之地作一微贱的小吏。
到了大比的那一天,温庭筠自恃满腹经纶而胸有成竹,兴致勃勃地踏进了考场,进入考场一看自己的座位旁边七八个考生全是平日熟识的人,他们久久地到来坐在位置上发呆,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看到庭筠进来了,个个喜形于色,都说我们几个正在发愁,不知等下如何应考,不想大才子坐在我们一起,这真是老天开眼,给我们送来了救星,到时候还蒙多多关照啊,如果有幸得中,我等将感激不尽,厚厚报答于你,温庭筠说,朋友之间,不必客气,你们知道我平日最是热情豪爽,为朋友排忧解难义不容辞,当两肋插刀,竭尽全力,大家听了他的话,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心才归于平静,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当考试时间到了,考官宣布了考场的纪律后,发下卷子,考生们都争分夺秒地答题,温庭筠旁边这几个平日不学无术的人一见了试题就傻眼了,一个个都把眼睛睇着温庭筠,巴望着他给代劳,看着他们一个个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温庭筠心下有些不忍,就示意他们把卷子都拿来,他一个人作八个人的试卷,只见他文思泉涌,一气呵成,下笔成章,一会儿功夫就成八韵,字字珠矶,篇篇精美,那些人看到他的杰作,不禁骇然,心下惊叹不已,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当庭筠把这些圆满的答卷递给他们的时候,不幸被监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