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頁 (第1/2页)

城內的百姓立即散開讓出一條路。

那馬匹狂奔入城,所有人的目光盯著那身影漸漸消失,然後議論起來。

「是西北的戰報?」

「會不會是打了勝仗?」

眾人議論聲中,謝忱將一隻扁食送入口中,舒舒服服連吃了三口,這才道:「太祖建朝時,就說過,但凡軍報入京城,都要直言輸贏。也曾有人問過太祖,打了勝仗好了,若是敗了豈非亂了民心?」

「你知太祖如何說?」

趙學景道:「還請

大人賜教。」

謝忱笑道:「太祖說,前朝覆滅之後,戰亂十幾年,輸贏他們見的太多,便是他自己也曾被人追趕的如同喪家之犬,若非百姓擁護他,願意陪著他再聚兵馬,絕不會有今日的大齊,所以無論以後什麼戰事,百姓都該立即知曉結果,於是下令但凡戰報經過任何州、府,送軍報之人都要如實喊出戰報上的內容。」

謝忱說到這裡微微停頓,然後他才又道:「剛剛戰報入京,送戰報者卻不敢說一句,可見戰事輸了。不但輸了,還不敢宣之於口,這就是如今大齊的底氣。」

有人聽到謝忱的話,臉色登時變得難看,因為他們知曉這話說的有理。

謝忱端起碗,繼續吃他的扁食。

趙學景也沒有多言語,兩個人只留下「嘻嘻呼呼」的吞咽和咀嚼聲。

等到謝忱手裡的大碗見了底兒,街面上來了一隊將士,圍住了小小的扁食攤子。謝忱還是慢條斯理地將碗裡的湯都喝光,這才站起身來。

為首的將士向謝忱行禮:「謝大人。」

謝忱笑道:「去哪裡,你們只管引路。」

謝忱向前走了幾步,然後看向趙學景:「不要抓他,我還有個人證正被送入京城,還需要他去接應。」

領頭將領剛想問:是什麼人證?

謝忱已經從袖子裡掏出了厚厚的紙箋,他雙手托住紙箋,表情從剛剛的譏誚和輕蔑變成了鄭重而肅穆。

「大齊御史中丞謝忱,為太祖之女,先皇之妹,昌樂長公主向朝廷遞交訴狀。昌樂長公主太祖正元十六年嫁入吐蕃,太祖正元十八年烏松齊過世,公主欲返回大齊,馮奉知等人卻聯手烏松節,強行將公主困在吐蕃。」

話音一落,周圍百姓一片譁然。

他們一直聽到的都是昌樂長公主和英武的烏松節,兩情相悅,於是公主放棄了回到母國,烏松節也一直親近大齊。

沒想到今日卻有人說,昌樂長公主是被人陷害,才會在吐蕃二嫁。

謝忱接著道:

「先皇景泰三年,烏松節亡故,昌樂長公主再次踏上回歸故土之路,卻再次被馮奉知泄露行蹤,這次連同一兒一女也被人挾持殺害。」

「洮州知州姜瑋知曉昌樂長公主未死,在他看來為了大齊江山社稷,為保內政平穩,他該殺了公主,好在最終沒能泯滅良知,幫助公主藏匿在洮州府的一處寨子內。」

「姜瑋將此事透露給我,我竟也苟藏起來,不敢將真相大白於天下,直到這次再次去往洮州,親眼所見吐蕃再犯之時,公主再次走上城樓,帶著官兵和百姓抵禦吐蕃。」

護著謝忱一起前行的將領,不禁用目光提醒謝忱,今日謝忱在大街上說出這些言語,就等於為自己堵死了後路,如果馮家不認這罪名,朝廷不認昌樂長公主,謝忱就是妖言惑眾,必死無疑。

謝忱卻比任何時候都要瀟灑,背了那麼多年的秘密,今天總算被放了下來,他深深吸一口氣:「公主走過那些苦難和屈辱之路,被母國一而再地拋棄,她卻仍守初衷,為大齊看守國門。大齊朝廷、文武百官知曉公主消息之後,除了御史台,竟再無人維護公主,也不曾出兵援救,我大齊立國不過幾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