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蒙蔽计(一) (第1/2页)
人情36计中的蒙蔽计,是一种在人际交往和竞争中常用的策略,以下是相关讲解:
核心要义
蒙蔽计的核心是将自己的目的和意图深藏起来,使对方无法发现而麻痹大意,或用假幌子使对方无从辨认,信以为真,进而为自己争取条件和时机,从容完成原定计划。
主要方法
- 鱼目混珠:把假的东西做得像真的一样,树立假靶子让敌人信以为真,然后我方声东击西。比如在商业谈判中,一方故意透露一些虚假的合作意向或底线,让对方围绕这些假信息进行讨论和决策,而自己则暗中准备在其他关键问题上达成真正的目标。
- 障眼法:通过做很多动作让敌方难分真假,疲于猜疑与应付,或使其熟视无睹从而放松警惕。如在职场中,有的人会故意在表面上忙碌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他人以为自己工作重点在此,而实际上是在暗中推进另一些对自己更有利的项目。
运用示例
在人际交往中,陶瓷厂想提高酒瓶价格又怕酒厂不接受,便以流动资金不足为由,希望酒厂预付下年三分之一的贷款,酒厂不愿支付,经过商谈,陶瓷厂“让步”,以不支付预付款但提高酒瓶价格达成目的,这是通过制造“资金困难”的假象来蒙蔽酒厂,实现自己涨价的真实意图。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 善意与恶意之分:蒙蔽计本身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的目的和意图。如果是为了达成好事善举,比如为了给人惊喜而暂时隐瞒计划等,这种蒙蔽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出于自私自利、伤害他人等不良目的,就会被视为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 把握尺度:在运用蒙蔽计时,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过度欺骗或隐瞒,否则一旦被对方识破,可能会导致信任破裂,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人情36计中蒙蔽计的底层逻辑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策略等方面,具体如下:
利用心理弱点
- 利用认知偏差:人们往往依赖经验和直觉判断,蒙蔽计就是利用这一点,制造符合对方认知偏差的假象,使其误判。如以次充好时,把次品包装得精美,利用消费者对外观的认知习惯,让其误以为是高品质商品。
- 迎合心理预期:人通常对事物有一定预期,蒙蔽计会故意迎合这种预期,让对方放松警惕。比如在谈判中先表现出弱势,迎合对方想要占据优势的心理,再突然反击。
借助信息不对称
- 隐藏关键信息:掌握信息更多的一方通过隐藏对自己不利或能暴露真实意图的关键信息,使对方只能依据有限信息做出决策,从而落入圈套。如商家促销时,隐藏商品先提价再打折等不利于消费者的信息。
- 制造虚假信息:主动传播虚假信息干扰对方判断,让其无法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像职场中有人为竞争职位,传播关于竞争对手的假负面消息。
基于博弈策略
- 扰乱对方决策:在双方或多方博弈中,通过蒙蔽手段打乱对方的决策节奏和计划,使对方做出错误决策,让自己占据主动。如在商业竞争中,放出假的产品研发方向,使对手投入错误方向。
- 创造有利局势:通过蒙蔽营造对自己有利的局势,增加谈判筹码或行动空间。如在合作谈判中,伪装还有其他优质合作对象,迫使对方降低条件。
以下是对上述案例的详细介绍:
商业领域
- 某知名服装品牌在电商平台进行“双11”促销活动,宣传页面上醒目标注“全场五折起”,还配上了一些热门款式服装的图片。消费者看到后,纷纷被吸引进入店铺。然而,当消费者在店铺内搜索商品时,发现只有一些款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