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5页)

知道‘确定’量子‘状态’——正确的说法是‘波束的收缩’——的‘观测’到底是什么。

以薛丁格的猫而言,‘观测’又是指哪一段过程?

打开箱子的人类看见猫的那一刻?眼睛所接收的影像传达到大脑的那一刻?还是就只是单纯地打开箱子的时候?或是‘猫’有所感觉的时候?万一打开‘箱子’的人被装进另一个更大的箱子呢?万一箱子的外面还有另一个观测者呢?如果另一个观测者也跟‘箱子’一起装进另一个大箱子、另一个大箱子的外面又有另一个观测者,猫的生死到底是何时被决定的?一定要等到最后的观测者‘打开箱子’之后才能决定吗?微距世界的量子是同时以‘波’与‘粒子’的状态存在的物质,由量子所组成的大分子也具备量子的特质,说不定连病毒也一样——可是为什么在广距世界并没有同样的现象?如果量子的存在与否真的是靠观测来决定——也就是发

生‘波束收缩’,又是在哪个阶段、以怎样的形式发生的?——相关的解释虽然多如牛毛,人类对上述问题却依然一无所知……我们只是有个‘结果’而已,某物理学派甚至认为就算科学再怎么进步,人类也无法了解其中的‘过程’。”

过去的科学家坚信科学可以解开所有的谜团。

现在的科学家却否定了这种说法。

原因很简单,在微距的世界里,光是观测的行为就足以改变观测对象的状态,而且微小的变化往往会演变成巨大且复杂的变化。人类‘所知’的范围是有极限的,不管科学再怎么发展,也无法百分之百地准确预报天气——至少目前的科学体系如此。

总而言之,七美继续说下去。

“说了那么多、兜了那么大圈,重点在于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所想像的稳固与不变……我举个例子好了,有人认为量子跟机率无关、也不是由‘观测’的瞬间决定存在的状态。宇宙有无数的‘平行世界’,为了让这些‘平行世界’在微距的规模产生干涉,量子才会出现以机率来决定存在的奇特现象。”

“……平行世界?”

“是的,一个跟这个世界几乎相同、却存在着些微差异的另一个世界——量子跟平行世界的自己产生交集,以‘干涉性丧失’与否来决定存在。根据这种说法,箱子里的猫早在一开始

就决定了生死,也就是说有无数个猫‘存活的世界’与‘死亡的世界’,‘自己’也同时存在于这些不同的世界,互相产生交集,不过却只能感受到自己所属的这个世界——

你相信吗?这就是所谓的平行世界。

别以为这是科幻小说里面的情节,现实世界真的有人针对平行世界进行严谨而细密的研究。

‘波束的收缩’是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平行世界’则是出自多世界的学说,而多世界学说又是量子电脑的理论依据。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只知道每一种说法都有相当程度的可能性。

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我们所居住的现实世界。一

——如果认为我们这两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讨论这种艰深的话题根本就是不懂装懂,请先死过一次、再重新复活,尝尝受伤的半边身体被攀爬架的废弃材料所修补、受损的左手臂被手机的零件所修复的滋味吧。

唯有如此,才能稍微体会我跟七美的感受。

“……好像有点偏离主题了,基本上我认为球球的眼睛也可以套用同样的解释。她不是把我们看成机器人吗?根据哥本哈根的解释,她所‘观测’的物体依照观测的结果产生‘波束收缩’,成为她所认知的‘机器人’。若以‘多世界学说’来解释,就是她看见了以机器人的形

式存在于‘不同世界的我们’。慢着,说不定—

她所看到的东西并不是Quali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