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海 (第3/5页)
灵…不过,去了我家,没必要说梁语,拿瑟兰语交流就好啦,我相信奶绿姐姐,肯定是没问题的!”
“嗯,小武好,好小武,谢谢小武。”
十二小时的休眠后,飞机直达丽城。小武没有通知家人来接机,而是带着朋友坐上巴士,往林海赶了去——他想要的,当然是要给亲人们惊喜。
两年啊,两年。他在格威兰和共治区逗留了两年多的光阴。还记得和家人告别时,他的脑袋还够不到母亲的下巴,如今,他却能高过朋友的肩膀。朋友的个子可不低,他明白是自己长高了,兴许回到家都能碰到妈妈的鼻尖?不不不,没准,他都能一手抵着姐姐的头,叫姐姐无法平视——
现在,文德尔家一对迷你的孩子,只剩伊雯这一个矮冬瓜啦。
可朋友的鼻息却让少年侧目而视,察觉到了难言的焦虑。
她到底是罕见的外国人,从上车开始,打量过来的目光就没有停过。在朝晟,格威兰人比金灵还难遇见,可不得多看两眼,瞅瞅是什么模样?
为了缓解焦虑并打消好奇心,小武拍拍胸膛,自信满满地仰起头,说:“叔叔阿姨,她是游客,我是导游!林海的主人家,不能吓着客人哦!”
于是,在和善的笑声中,乘客们收回了各自的目光,说道起家长里短。小武松了口气,用格威兰语告诉朋友,说家乡的人们都是很友善的,他们的目光并不是冒犯——
看,只消坦诚地谈一谈,表明不适,大家都会体谅旅客的羞涩,让气氛惬意起来。
“嗯,谢谢…谢谢小武。”
回到绿松村时,暮光已探出山头,把乡镇染得略微焦黄。在熟人们的一声声招呼中,小武带着朋友来到包子铺前,挑了个肉包与豆沙包,不过这回,他不用踮着脚付钱了。一看见他,老板娘便欢喜地探出臂膀,在可爱的脑袋上薅了两把:
“哎呀呀,阿武啊!有两年没见啦!咋的,是去外地上学啦?不回家啦?呦,这…这是——咱家的,你瞧瞧,阿武真是去留学啦!嘿嘿,还带回来个大姑娘!你瞅这脸蛋,这鼻子,这眼睛,啧啧啧,绿油油的,跟油麦菜一样,多稀罕!要是娶回家当老婆,阿武,你就给咱们村长脸啦!”
他赶忙打着哈哈,自个儿啃肉包子,请朋友吃豆沙包,要老板娘别再拿他打趣了。可惜,老板娘是越说越起劲,全然不听他辩解,弄得他抓起朋友的手,撒开腿往家里跑,不顾那豁达的大笑:
“呀呀呀,小苗苗还晓得脸红啦…”
等跑远了,他急忙解释,说那只是玩笑话。在绿松村,捉弄懂事的孩子,是大人们最擅长的解闷手段。而他的朋友,还是说着谢谢,似乎是没有听懂老板娘的捉弄。
正聊着,两人走出了梁人聚集的地方,来到了村落边缘,踏足搭满暖棚的田野。
他是左瞟瞟、右望望,向朋友介绍每亩地是哪户人家的。等瞧见一片果园,他自豪地挺起胸膛,告诉朋友,这是他妈妈的杰作——看啊,整齐的树冠,是多么繁茂。
而这些,全都是他母亲的功劳。
敲门前,他怕朋友忘了先前的交待,又提醒道:“伊利亚姐姐,说瑟兰语就好啦,相信我,不会有沟通障碍啦…”
话音方落,木屋的门已然敞开。开门的是打哈欠的艾丽莎。见到门前立着的是谁,她急匆匆地揉走眼眶的泪花,凑近了仔细瞧,半晌不说话。
“妈妈,我回家…”
没等儿子说完,分别多日的母亲,是一把抱住他,欢喜地尖叫。喊着喊着,艾丽莎又托着胳肢窝,把他举得老高,转了又转,晃得他眼花。
幸好,他的叔叔穆法赶了过来,问:“艾丽莎?有客人来访?呀,赛尔?伊雯、艾尔雅,是赛尔回来了!赛尔回家了!”
有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