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抱月楼 (第2/2页)
虽然不咋地,但总也比范闲的要好看点儿。
第二日,
全京都都知道要有这么一家楼馆要开业了,听说好像叫什么...哦,对!
就叫「抱月楼」!
——————
北齐。
傍晚,陶镜杨独自倚在窗边,任由白日里留下的热浪扑动发丝,独自等待着夜幕降临。
不,不是独自,和她一起等着天黑的,还有楼下房间里的谢必安。
等到世上最后一丝光亮也消失殆尽时,陶镜杨换上了床铺下放着的夜行衣。
窗子半开着,谢必安从外面扔进来一个纸团,只有短短四个字:
「事已办妥。」
陶镜杨迅速将纸条烧毁,吹灭了蜡烛,营造出一个就寝歇息的假象后翻窗下楼。
北齐的夜生活不如南庆丰富,这路面上除了月光便再无其余的光源。若不是习武者人的视力要好些,只怕是打着灯笼也是难走。
客栈东边那棵大树上原本藏了两个人,现下正被五花大绑着仰躺「熟睡」。
客栈向西那条街共有28个店铺,其中的一家成衣铺、两家茶楼、三家包子铺与每日雷打不休的各式小摊子的「主人们」,此时也都「安安稳稳」的躺在家中做着「美梦」。
谢必安牵着两匹马小跑到陶镜杨身旁,得到了她那发自内心的赞许:“不愧是你,这事儿办得实在是太棒了。”
这人冷不丁被夸还有点儿不好意思,他站的笔直后「嘿嘿」一笑,虽然没说出什么,但难得的露出几分憨憨样儿。
说完便不再多话,只瞧两人翻身上马,「蹄蹄哒、蹄蹄哒」的便出了城。
以防被醒来的探子跟上,二人是日夜行路八百里,中途几次路过接应站时还换乘了新的「乘具」。
不论怎么说,总算是在探子找到他们之前就到了地方。
——————
北齐边境某镇。
最近一处半新不旧的宅子被人买了去,不过对于边境而言,来往货商原本就多,买卖房屋也是常有的事。
只是这回镇子里来的是个女商人,年岁看着不大,模样也俊俏。
家丁倒是带了不少,听说是从东夷城来的药材商,在这里做些药材生意、开个医馆铺子。
“嚯,这医馆规模还真不小,定是费了不少心思。”陶镜杨大老远就看到了「陶氏医馆」的牌匾,“这次来没告诉她,也不知道她人在不在医馆。”
谢必安瞧了瞧天色,回道,“刚过午后,想必应是在的。”
不多时,陶镜杨已站在了医馆门口,仰头望着医馆的大门。
白日里,医馆门向来是半开的,以防止紧闭的大门会隔绝患病之人的最后一丝推门的勇气。
两人一前一后踏进门槛,刚才在外头站着就还好,现在进了屋,一股浓厚的中药味儿便「噌」的钻进了鼻子。
屋内也没有别的患者,配药的小斯也没有,就只有一个在后面柜台里算账的老板。
算账的小姑娘听见有人进来了便出声,“郎中出诊了,若不急可稍等片刻。”
她边说边抬头,一下子就对上了那双含着笑意的眼睛。
“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