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来宾,并向记者们敬酒感谢。下午返回。
回来的路上,武威根据事先和孟处长商量好的标准,给每个记者发了一个信封。不管是老记者,还是年轻的实习记者;不管是男记者,还是女记者,大家都欣然接受,受之坦然,并没有丝毫的忸怩和迟疑。看来,记者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武威却颇为感慨。想起这些人在媒体上慷慨激昂、义正词严,针砭时弊、批评不正之风时,一道貌岸然的样子,他觉得颇为滑稽,不由想起了一个俗语——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看来,有的人反腐,并不是因为*祸国殃民,而是因为自己没有*的机会,气愤不过而已。反腐反腐,反的只是别人的腐,并不包括自己。
发完红包,孟处长提醒记者们说:大家记住了,明天一定要见报、上网。听孟处长以命令的口吻对记者说话,武威很是有些吃惊,担心记者们不买账——据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谁敢得罪他们?谁知,记者们一个个随声附和,还纷纷讨好孟处长。真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看来那些红包没有白发。
事实证明,武威的担心是多余的。第二天,各家媒体纷纷报道了新闻发布会的盛况,热情赞颂我省农林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只不过有的媒体长一些,还配发了照片;有的短一些,仅有短短数行,如此而已。武威把这些稿件全部复印、打印出来,上报给了厅长。
新闻发布会开得很圆满,达到了宣传的目的。领导很满意,武威也长了见识。只是他从此对新闻失去了兴趣,对记者的崇敬之情也荡然无存。
但不管武威喜欢不喜欢,总免不了要和记者打交道,这是他的工作。这不,刚开完新闻发布会,湖西市农林局李副局长就找上门来了。
李局长是来找他帮忙的。事情是这样的,湖西市有两户人家发生林地纠纷,其中一户便把有争议的树木全部砍伐卖了,另一户于是告到市农林局。这是一起因林地纠纷而引发的普通的毁林案件。但不知什么原因,却迟迟未能得到处理。告状的人家十分不满,便四处上访。
省里一个二流报纸的记者听说了此事,便前往采访。湖西市农林局本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精神,根本没把这个记者放在眼里,拒绝接受他的采访。但记者哪会那么老实,说不让采访就不采访?他到下面去转了一圈,写了一篇稿子,然后到农林局请他们核实情况。农林局一看,稿件标题是《毁林事件为何迟迟得不到处理——关于湖西市毁林事件的调查》,矛头直指当地森林公安。
农林局这回傻眼了,放下架子与记者协商,希望不要发稿。谁知记者软硬不吃,双方不欢而散。记者走时扬言,一定要让农林局吃不了兜着走。
局长了解情况之后很生气,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制止事态的发展,以免损害湖西市农林局和森林公安的形象。于是,李副局长带人跑到省厅来求助。
李副局长说,记者反映的情况不属实,听信了一些人的片面之词。如果见报,肯定会对事情的处理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害政府机关的声誉。所以,希望省厅出面协调一下,最好让记者把稿子撤了。
武威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这事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是砍了几棵树。但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也够得上拘留判刑的。森林公安迟迟未作处理,里面一定有缘故。记者之所以扬言要报道,并非完全是为了主持正义,难说没有一点私心杂念。
领导们千方百计阻拦负面报道,并非就是理穷词尽。只是因为这种文章一旦发表,有理也说不清,更何况还有把柄落在别人手里,弄不好引火烧身,甚至危及头上的乌纱帽。
武威曾经参加过一个培训班,听专家和政府官员讲授如何正确接受媒体的监督。专家们说,政府部门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自觉接受媒体舆论的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