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页)
林浩就是大货郎的接班人。
屋子里的人静静坐在窗前,谁都不说话,默默地望着窗外。
这屋子里有三个人。桌子上有四双筷子,四个酒盅,几大碗家常炖菜和一瓶老酒。三个人一大清早就去了菜市场里买了最新鲜的蔬菜,最柔嫩的牛肉和活蹦乱跳的土鸡,牛肉从上午炖到了下午,土鸡留到晚上时才现杀现炖,现在还冒着热气。桌子上的酒是九块钱一瓶的高粱白,虽然便宜,劲却够大。这三个人知道,林浩喜欢家常菜,喜欢辣嗓子眼儿的烈酒。不过,林浩只吃一碗菜,只喝一杯酒。林浩很忙。对这三人来说,能陪林浩喝一杯酒,就很满足了。
这三个人一个叫白大彪,一个叫宋海军,一个叫裴龙。这三个人都是踩货郎。
踩货人是行话,意思就是专门走街串户收古董的人。一年前,白大彪在郊外农村的一户人家看到了一个青花瓷碗,碗身遍布缠枝莲,碗足内有嘉靖年款,翻来覆去看不出什么毛病,不像是现代仿制的赝品。白大彪便跟那户人家说,这碗是民国时期仿制的,看在仿制得还算有神有韵的面子上,这碗也就值个三千元出头。那户人家自然不信,夺回瓷碗将白大彪逐出了门外。白大彪不恼不怒,笑呵呵地离去后,给两个要好的同行打了个电话,约他们喝酒小叙。这两个同行便是宋海军和裴龙。见面之后,白大彪跟二人说看中了一个雍正青花碗,那户人家明明是外行,却死咬着不松口,瞧那架势像是要计划卖几百上千万似的。这话一出口,宋海军和裴龙便拍着胸脯把这事儿给揽了下来。
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规矩。这踩货人也不例外,白大彪开口跟宋海军、裴龙二人说起了此事,那就是要二人帮忙设局,把那雍正青花碗买到手中。按着行规,事成之后,五五分账,白大彪一人得一半,宋海军和裴龙二人得一半。三人在饭桌上计划一番后,过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宋海军才去了那户人家,接过了那户人家递过来的那雍正青花碗,拿在手里掂了掂,又把碗递了回去,嘴里跟那户人说,民国袁世凯那会儿的东西,这东西太多了,没人要,我买了就砸自己手上了,您自己留着盛饭吧,说完拂袖离去。又过了一个月,裴龙出现在了那户人家,捧着那青花瓷碗愁眉苦脸地说,最多给您出到一千八百块,再多一块我就得赔钱。又过了几个月,宋海军给他叔叔买了件毛料子夹克,一双皮鞋,和一副金丝边眼镜。又领着他叔叔去了理发馆,把原本已经染黑了的头发脱了两遍色后,又染成了白发。在办假证的小贩手里办了个博物馆的工作证塞在了他叔叔兜里,然后又嘱咐了他叔叔几遍。他叔叔按着他的吩咐,扮成了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老学究去了那户人家。他叔叔跟那户人家说,这碗是民国时期的,虽然比较常见,可博物馆里正好缺这样的一只碗,不如做个好市民把碗价让给博物馆好了,那户人家问多少钱,他叔叔伸出两根手指比画了一下说,二百块。
第二章 琉璃厂(2)
又过了几个月,白大彪第二次去了那户人家,讨价还价一番后,以三千三百元将青花碗买到手。
请别说他们黑,这一行就是这样。其实,哪一行又不是这样呢?掌握资源掌握信息的人总是处在优势,宰割着下面的人们。
有知识的人赚取没有知识的人的钱,有权势的人压榨着没有权势的人,有思想的人愚弄着没主见的人。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现在,他们三人就等着把这碗卖给林浩。
他们相信林浩,就像相信大货郎一样相信。林浩和大货郎出的价钱都很高,若他俩出到五十万,那别人顶多出三十万。
林浩和大货郎从来不坑踩货郎,也不坑跑货郎、窜货郎,因为他们都是货郎。林浩和大货郎只是在价钱上加百分之七的抽头,然后就脱手。
大货郎和林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