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大用处,所以这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也能每月领到军饷,只是平时会受到身强力壮的士兵的欺负罢了,但是,毕竟士兵一年的军饷要比在家种地所得要多出许多,所以即便受气,他们在这里还是比在家强太多了。

单是这四千人的名字都够丁淮看上两天的,丁淮本来也是抱着试一试的目的,看看有没有什么三国时期的大将被压抑在军中,没想到还真被他找到一个,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历史上董卓手下的大将徐荣。

徐荣(165—192),辽东襄平人。徐荣出生地这一由来出自《三国志——公孙度传》,里面记载:“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度父延,避吏居玄菟,任度为郡吏。……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

徐荣是董卓的部将,在与关东诸侯对抗中表现异常活跃,接连击败联军中最得力的两支队伍——孙坚部和曹操部,未来三国中的两国先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徐荣在《三国志》中没有被立传,且由于身陨之日太早,事迹不突出,所以容易被后人所忽略,青史甚至连他的表字都没有留下。但不管怎样,徐荣能击败江东猛虎孙坚,毕竟难得。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王允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王允说:“此辈无罪,不可。”司徒王允此举可谓失算,后来董卓余党的李榷、郭汜在贾诩的唆使下反叛,王允慌忙派遣胡轸、徐荣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组织长安保卫战。可惜由于朝廷刚刚平息内乱,王允吕布又将帅失和,仓促间不能有效抵抗拼死一战的凉州军。朝廷军队战败,徐荣战死新丰,胡轸率众投敌。

同为董卓部属,樊稠、李蒙、胡轸等都先后投敌,惟独徐荣没有变节,死在昔日同僚手上。由此可见,这位将军还是能识礼节的,他能够最后宁愿战死也不投降,也算不亏军人名节。同时,他推荐公孙度任辽东太守,且受荐表现不负众望,也算举人有功,非一般武夫可比。

见到徐荣,果然和丁淮想像中一样,英姿勃发,气宇不凡,让人看去,一眼就觉得此人必然是个将才而非是成廉这样的武夫。丁淮的心中有一种预感,眼前这个徐荣就是自己想要的那个徐荣,虽然不知道他为何要从辽东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当兵。

徐荣此时也是不知所以,心中忐忑不安,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伍长,不知道这个新上任的少年太守为何单单将自己喊过来,莫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可是徐荣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自己平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触犯军纪,虽然汉中郡的军纪和大汉其他地方一样差。

想到这里,徐荣心下不禁坦然,俗话说“身正不怕影斜”,可是徐荣转而又想,难道说是自己手下的那四个家伙中有谁犯了军纪不成,可是现在这么乱,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有瑕疵,何况原来的苏太守也从来都没管过,新来的这个小太守年龄这么小,难道会这么严格,想到这里,徐荣不禁再次忐忑不安起来。

“你就是徐荣”,没想到丁淮开门见山竟然问出了这样一句话,让徐荣十分郁闷,我不是徐荣,难道还有第二个徐荣不成。徐荣心中虽然这样想,嘴上却是不敢这样说的,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大人,小人正是徐荣。”

“哦。那你可是辽东襄平人?”丁淮继续不紧不慢地问道。

这下子徐荣可是大吃一惊。来到汉中已经四年了。自己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自己是辽东襄平人。甚至于在入伍地时候填写地也是益州巴郡人。这个新太守怎么会知道自己是辽东襄平人呢。

看到徐荣目瞪口呆。不知该如何回答地窘样。丁淮已经猜了个差不多。心中不禁大喜。真是凭空捡了个宝。徐荣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良将。他地武力可能不会很高。因为在有关徐荣地记录中没有其和有名气地大将交手地记载。只是说其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