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2/5页)
一直把一些人的队伍往后调。
排队几天,就是轮不着他交税。
没有办法,就只能贿赂这些恶吏,取得交税的资格。
类似这样的负担,在百姓身上还有很多,所以明朝正税虽然不重,但百姓负担仍然不轻,道理就在这里。
被大粮商的盘剥,也在其中。
夏税要缴时,粮商收粮故意联手压低粮价,路一百家都是如此。后世小说中多收了三五斗的情形,在明朝就是鲜活的发生着。
等百姓留存的少量存粮渐渐快要吃完,粮价就一天天涨起来。
现在是七月,等到**月过后,特别是年节将近时,粮价将会攀上一个高峰,一直到春季新粮下市时为止。
就是在这样一轮又一轮的轮回之中,百姓就如牛羊一般,不停的被宰杀着。
其中道理,蕴藏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张守仁在以前是不懂得的,现在为一方诸侯,不仅要带兵,也要懂经济之道。
在朝廷的邸报上,类似的奏报很多,以前的王朝,有常平仓之策,明朝在这件事上努力却是有限,只能坐视百姓吃亏。
有一些官员是看到了,但也无法触动这庞大的利益网络,只能默视,或是有泛泛之谈。
“数字是一万七千五百三十石整,用了整整一支船队运过来,拉纤的就有好几百人。国华,费用实在是不小。”
老掌柜也是用关切的眼神,一直看向张守仁。
一万多石粮,对一个大军镇来说也不算什么,但那是朝廷动员漕船和民夫来运输,指望军镇自己,动输费用都不一定能承担的起。
张守仁现在要供应浮山营和大量民夫,浮山和灵山卫的土地虽然多,但都是低产,各军户自给自足都困难,况且现在大量青壮要么从军,要么就被征调在各大工程里头,张守仁身为上位,粮食问题当然就得有他来解决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2)
无粮则军心民气都是不稳,整个浮山就是无根之木,什么问题都没有粮食问题更加紧要。
“所费当然不止这些,一万多石,止够两月之需,现在又有大量战马和挽马,所需精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提起这个,张守仁也是有点愁眉不展,对着老掌柜道:“暂且只能这么多花点银子,就指望粮价跌落时,能囤积个几十万石就好了!”
现在张守仁一个月收入是到手十一万两左右的白银,养兵,养吏员,百姓修工程,这些薪饷开销就很不少了,再加上兵器所需,医馆学堂所需,钟显等计财吏员的预算,到目前为止,张守仁赚的银子已经几乎全花了出去,这位日进斗金的财神爷,手头几乎没有一文钱可用了。
林文远到京师是带了六万银子的票号会票,最后剩下不到两千回来。
在薛国观那里一出手就是三万,府中上下打点用了小一万,交结京师中山东籍贯的官员,打通兵部和都督府关系也是用了小一万,剩下的零散开支,比如建立会馆的开支费用等等。
买马所需,就是八万两,加上募兵拉练的开支,张守仁的小金库已经是用的清洁溜溜,这一笔买粮的款子,还是利丰行先垫上,等八月张守仁的银子到帐之后,再拨给利丰行这边。
“开源节流,开源节流……”
面对眼前皱眉不已的两人,张守仁也是以指叩桌,嘴里念念不停。
这银子赚来的容易,花出去也是如山洪一般,哗啦一声,银子就是没有了。
底下他还要建无敌的炮兵和火器部队,重新给步兵队换装,全部装配铁甲,长枪也是要全部重新列装,在理想之中,还有一支庞大的舰队要建立,那个花费,更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现在欧洲一艘一级舰的标准是一百门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