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 (第1/5页)
这厮的部队,其实是徐光启和孙元化的心血,花费了明廷大量的银子和物资,结果现在却成了清军队列中的一员。
这些火器部队,源自孙元化为登莱巡抚时接受的徐光启的命令而开展的试验。精心打造火铳,以西洋技工为主,中国匠人为辅,孙元化亲自监督,打造的火炮和火铳都是十分精良。
同时,训练是以葡萄牙人为教官,甚至还有一小队葡萄牙人的雇佣军。
西式铸炮和火铳造法,西式操练,这一支军队,其实是明朝摆脱自己旧有火器格局,全盘向领先自己的泰西诸国靠拢的一次尝试。
在行将成功之时,被孔有德反身一刀,狠狠扎在心腹之间!
登莱兵变,明军失去了一支可以策应辽西战场的强兵,同时也失去了改革火器部队的最后的一次良机。
而相反,清朝一方却得到了优秀的将领,有经验有战斗力的士兵,更重要的就是铸优质大炮的匠人和技师也被带过去了。
此时此刻,这些汉奸带出来的军队,在隆隆鼓声中,向着自己母国的军队,击鼓前行!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1)
第三百二十二章大炮的怒吼
等行进到二百步左右时,两军阵前,是一片诡异的景像。
两边的骑兵,都是缓缓行进在最后,这一场大战,骑兵们看来都是打定主意,不要轻易浪掷为好了。
在清军一方,蒙古兵向来不愿硬碰硬,替别人干活叫别人摘桃子的事,那是打死也不会干的。在明军一方,则是张守仁觉得不必要把未来的重骑兵的好苗子浪费在这样的战事里头……他早就认了出来,对峙的清军大半是汉军,小半才是女真,骑兵则几乎全是女真……打这些人,把未来的好苗子折损了,他心疼。
他忍着不说,只是存心叫部下接受这一次的考验。对面的汉军虽不是女真,整队也是磕磕绊绊的……但不足以小视他们,这年头的军队,整队行军就是这样,哪怕是女真如果是整队而前也是一样的结果。
只有在冲锋的一瞬那,万军向前,彼此以命相搏时,对军阵的调控,节奏的掌握,军士在战场上接受指令的能力,不利局面下的反应,当然,还有体能,技战术的水准,这些相加起来,才是一支军队强弱的综合标杆。
清军在等,他们是火铳手,排出来的阵势就是老祖宗神机营留下来的有名的三叠阵。有前军正兵,有左右两翼,又有中军和预备队,每翼有前队,中队不等的纵队。
这支汉军,是有样学样,把这三叠阵摆的象模象样。
这样做战,当前行与敌两百步以内时,前队和中队不动,后队迅速赶上,排在前列之前,持枪预备,准备迎击。等敌军来到百步之内时,进入了火枪的有效射程,然后就是将旗挥动,击鼓为号,前列将士开火,然后中队接上,然后便是后队接上。
这就是大明早年时神机营横行沙漠的三叠阵,小日本的那个什么三段击,吹的神乎其神,其实落后明朝二百年,实在是不值一提,就倭国那战争规模,骑兵的水平,和当年余勇犹存的蒙古骑兵更是没得比,大国与小国之间,差距那是全方位的。
在这三叠阵的使用时,也就是战斗过程中,三队的位置是要不断的调整变化和循环的,厮杀的时候,也是要休息和调整交替进行,战斗时人的体力和精神消耗的特别快,三叠阵也是有利于调整这些。
当然,控制和把握这些,原本就该是将领的责任。能把这些控制好的,便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要是出神入化,指挥如意,自然便是一时名将。
能排出这个阵列,说明孔有德在辽东也没有闲着,他在登州学的是西洋操法,也就是葡萄牙人教的东西。但孔有德没有吃透,什么当时流行的西班牙方阵,瑞士方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