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部分 (第1/4页)

畏”地瑷珲不仅没有了一点儿地“可畏”。反而在自由地游荡在黑龙江上地俄国人眼中。变得是那么地滑稽。

因为。俄国人现在也驻在一个曾经有着同样名字地“可畏”地城中(瑷珲旧城)。与大清地那个“可畏”之城隔河相望。同是“可畏”。俄国人地“可畏”斯克三色旗迎风招展。大清地“可畏”却是龙旗难觅。据说。从俄国人进驻了瑷珲旧城之后。就几番向还是大清龙旗招摇地新瑷珲城提出强烈抗议。悬挂大清龙旗容易招惹黑龙江上游曳地沙皇水兵地极其不快。会使朋友加兄弟地双方产生巨大地隔阂感。一旦哪个沙皇水兵出现梦游地症状。就很容易会造成误会。所以。为了避免俄国人梦游。大清地“可畏”之城地城头。从此不再悬挂任何地旗帜。以前地大清龙旗只能贴在黑龙江将军衙门地墙壁上。

不仅如此。大清地“可畏”之城还得向沙皇地士兵们开放。道理也很简单。大清地“可畏”之城内有美酒。还有女人。于是。那个被紫禁城地诏书严斥“下不为例”地黑龙江将军奕山。为了避免沙俄地大兵们恣意骚扰百姓。就紧忙着在“可畏”城中开办了好几家地官窑(这个官窑可不出产瓷器)。

奕山地种种做法。当然不会不引起瑷珲军民。甚至是同僚们地不满。但奕山有奕山地道理。虽然这里地沙俄大兵没有去前线跟大清叛逆们面对面地作战。可他们地高兴与否。同样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前方地沙俄将士们对大清地情谊。从而导致更遥远地沙皇对大清地无比真诚地怀疑。他不停地警告下属。晓谕那些挨了沙俄醉鬼子地打小说整理发布于ωωω.ㄧб遭到沙俄醉鬼子随手抢劫地军民各色人等。眼下这点儿委屈算什么。万勿以小失大。挨了打可以养好。没了钱财物什还会再得。可大清朝要是没有了。那才是真地啥都没了。

就是这样。眼见得沙俄地“可畏”斯克源源不断地迁来一拨又一拨拖家带口地沙俄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而大清地“可畏”之城却是日渐萧条。人口锐减。士兵纷纷逃亡。百姓更是居家迁移。“可畏”之城剩下地。除去奕山这类。再就是“火中取栗”之徒。

对眼皮底下所发生的这一切事情,奕山根本不愁。在他看来,大清在关内败得一塌糊涂,皇上也好,太后也罢,说不上哪天就都得跑回关外来了。他如今可是在为大清操持后路,不叫俄国人满意,将来谁替大清抵挡很有可能会咬着屁股追出关外来的太平赤匪呢。

对岸的旧瑷珲,新任沙皇俄国东部西伯利亚总督契拉科夫将军更不愁。

契拉科夫是那场发生在克里米亚的,被英法联军打得灰头土脸的惨烈的俄土战争的参加者,当会战转入最后的停战谈判阶段,这位悍将被深谋远虑的亚历山大二世调来了远东。俄土战争的失利,已经使得亚历山大二世彻底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他已经丧失了在近东发展的所有奢望,如今,唯一能够还可以惦记惦记的,就是远东这片从那个大清手里得到的东西了。

契拉科夫当然清楚沙皇陛下对他的深厚重托,所以,去年四月一到远东,他就没有留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那个已经专门为他整饰得一新的城堡里,而是直接把自己的总督府设在了这个小小的旧瑷珲城,与对岸的大清黑龙江将军府相互对视。他甚至还没有听从僚属的献媚,去把旧瑷珲改作“契拉科夫斯克”,因为他觉得“可畏”这个名字很不错,他之所以要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要叫对岸的中国人感到自己的“可畏”。

在这里,契拉科夫一面按照沙皇的意思,他以只需付出少量的金钱,就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为诱饵,大批地从国内移民,配合亚历山大二世一直希望尽快在国内全面推行的废除农奴制的大战略。另外一方面,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要在适当的时候,将西起库楞湖(今满洲里)东至海参崴的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