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 (第2/5页)

是什么,它将如何与周围南锣鼓巷区域的整体改建相配合,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对区域改建的规划又是什么样的……

一个个问题砸下来,“婉容故居改建”的微博一个个回答。

这些问题全部的确都是围观群众们最关心,也最想知道的,而“婉容故居改建”的回答,也完美地解决了他们的这些疑问!

他们甚至发现,这些内容其实早就包括在完整方案的那五十个视频里了,也就是说,文物协会提出的这些问题,一早就在设计者的考虑范围内。

文物协会越是问,围观群众们就越是觉得,这个初看很荒谬的改建方案,仔细推敲起来竟然如此巧妙,堪称丝丝入扣。

最关键的是,不仅是围观群众们这么觉得,文物协会的发问者们也有同样的感受……

他们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这样一次次发问,就是在给天工社团捧场!在帮着他们一次次证实自己的正确性,证明这座承恩公府,这座婉容故居,只能这样改建!

“文安组这次,真是下了大工夫啊……真不知道他们准备了多长时间……”

姓何的高段修复师脸色阴沉,旁边他的死对头,那个秃顶的修复师也是同样的表情。

论战到现在这种程度,就算天工社团的学生们站在他们面前发问,他们也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背后肯定会有别人。

能设计出如此完美的方案,完美地解答他们所有的问题,这种方案,怎么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

天工社团的学生们此时也很兴奋。

京师大学第一图书馆, 现在基本上已经变成了他们在学校的固定据点。

四十个学生每天一下课,就会自动到这里来,自己去书架上看书看,同时分组进行讨论。

为了不打扰图书馆其他学生,他们的讨论基本上都是用笔或者电脑来完成的。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也很有好处。这让他们每次发言都能深思熟虑,同时也能在事后找到之前思考与讨论的轨迹。

他们现在仍然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八个人。蒋志新一开始独自回应了一次,之后仍然跟着徐英小组,就像一个普通的社团成员一样。

每天回答的问题的,固定是一个小组,但其他小组也会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

五个小组的组长,正是苏进最早带在身边的五个人。这五个人从接下承恩公府改建的工作时就在了,国公府的每一寸土地,他们都用手用脚一步步量过。苏进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每一个想法,都曾经向他们阐述过。

之前由于能力限制,他们并没有全部听懂。

而现在,根据实际的工作,根据被制作成3d实景投影的方案,他们翻阅资料,对其再次进行解读,有了更多的收获。

这一段时间,文物协会提问题,天工社团回答问题,对于他们说就是一次实打实的学习。

他们回答的所有依据全部来自于方案本身,回答的内容则是他们对方案的理解。

文物协会问出的是他们的疑惑,是围观群众们的疑惑,又何尝不是天工社团成员自己的疑惑?

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一切疑惑,都能在苏进的方案里得到解答。

他们考虑过的东西,苏进一早全部就都考虑过了,同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好的解决方案!

于是,一天天过去,他们越来越心服口服。

以前只是“知其然”的东西,变成了“知其所以然”,这种感觉,实在太充实、太令人愉悦了。

又一天过去,这一天,轮到方劲松小组回答问题。

当他们把答案发布到微博上时,用了同样的动作,靠上椅背,长长地舒了口气。

田鸿轻轻一拍桌子,略带得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