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2/5页)

吗?这么快就回来!”

阿婵笑笑,“我得清点一下店里的货,明天一早想去进点货。”

阿婵妈妈叹声气,也不禁冲着妹妹埋怨女儿,“就是这性子,满心就是这个家,这个小卖部,再就是那两亩地。我说天桐回来你也让他带你出去玩玩,逛逛,也往天桐那场面里挨挨,别老和两个车轱轳似的,各转各转的。她就老说走不开,跟他出去插不上话,看到天桐有个场面事就忙着往回退。往后那个场面上的事还能少得了?你现在不多锻炼锻炼到时候不更觉拿不出手……”

阿婵见妈妈絮叨个没完打断说:“我可不觉得自己拿不出手,我是不愿意去那些地方,就愿意呆在家里。”

阿婵妈妈白了女儿一眼,长生口气,没再说什么。丁七婶听了对她姐姐说:“这倒不是顶要紧的。姐,这是守着你说,和别人说不得的!你那个亲家呀,现在好像一闷心思都在那娘俩身上,不咋关心天桐的事。唉,后娘手下的孩子有几个好的,别说是侄子了!啥时天桐和阿婵结了婚,另家过日子了那才出了头。”丁七婶在外面提到沈德鸿时,总是一口一个“俺家八兄弟”或“俺家德鸿兄弟”,那意思不仅是她兄弟,还是她亲兄弟。因为沈德鸿是值得她炫耀的资本,是可让别人知道她家有这么个兄弟而羡慕的事情。也只有同阿婵的母亲说起来,才偶尔用一句“你那亲家”或是“老八”,因为之后准是堆褒贬的话,便不是她的荣耀了。现在她又接着说,“我倒是担心哪,老八那一大家子家产就不一定有天桐的份了!”

赵母狐疑道:“不会吧?他叔不是这种人。”

丹秀忍不住插嘴,“妈,你怎么这么无聊!”

阿婵也站起来走出了大北屋。

丁七婶瞪了女儿一眼,“去!啥聊不聊,你懂的啥?和丹红那丫头学的一个腔调,没和你说以后少跟她在一块?跟着她能学出啥好来!”口斥着女儿,其实心里并没有真与女儿生气,这个话音刚落,忽然眉飞色舞,“想起件新鲜事!可真是笑死人!就是老三德荣家换来的那个媳妇,虽说是个哑巴,可精得厉害,头一晚就把傻子强踢门外边了。以后,只要同床,就向傻子强要十块钱……倒也不贵……他三娘那样厉害角色,硬让哑巴媳妇给治下来了。见了那哑巴,就吓得脸色发白……”后面的话被她笑得有些断断续续。到这儿,姐俩儿已哈哈乐成一团。

123 第十一章 曼姑

6

曼姑出嫁后只回过娘家两次,最后一次离现在也有二个来月了。回来的稀少,不仅与马家不放她回来有关,更直接的是她的那个哑巴嫂子竟实在不容她,每次她回趟娘家都要闹得天翻地覆。第一次她回来时,听她母亲絮叨了哑巴嫂子的种种劣迹。她有些不忍父母哥哥受这些煎熬,同时也觉得哑巴嫂子不该是这种人——曼姑的心中一直对哑姑有种特殊的怜爱与敬意,这种情感的产生源于她善良的本性。她想到哑姑与她都是苦命人,就惺惺相惜地自然对她有种爱怜之意,又想到这个人将照顾她的哥哥,并给她哥哥带来幸福,便从心眼里对她感激,因此就由然生出敬意来。让她怜爱和敬重的人怎么可能是个泼妇!哑姑定是感到嫁给她的哥哥太委屈,所以才总不顺心才总发脾气。她应该劝慰她想开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谁让她们都是苦命的女人!

她进了哥嫂的房间,见哑姑正盘腿坐在床上,双眼瞅着屋顶,脸上的肉硬梆梆的。她带着笑声喊了声:“嫂子!”

哑姑受惊了似的转过眼来看她,等看清是谁后,眼光越发凌厉得像刀子一般。

她又说:“嫂子……”

哑姑不待她说下去,就哇哇地叫起来,手指着窗外使劲地点,十分恼火的样子。曼姑愣了愣,不太明白她的意思,心想是院子里有什么让她气恼的事?便凑着往前去,想顺着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