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部分 (第1/5页)
正动工。在外出务工的问题上,英桥镇,红都市,也要认真考虑,仔细的权衡,大丰人口多,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在大丰这里开设技能培训班。让人民群众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再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让村里的年青人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广阔天地,见见世面。也算是变相的促进大丰的发展。”
聂振邦的话语,让大丰村的支书杨喜华面露喜色,迫不及待的道:“太好了,这实在是太好了。聂书记,咱们大丰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技能,出去之后,都只能做苦力活。当保姆。干工地。苦累倒是不说,工资也不高。要是能够学到一技之长。那真是太好了。”
随着杨喜华的话语落下,聂振邦却是站了起来道:“老杨,我们一起去村里面走一走吧。”
第973章 请相信我
聂书记发话了,其他的领导,自然是不会多说什么。而且,在韦林和许红专的带头下,所有的领导干部都站了起来。
杨喜华和廖秋生虽然只是一个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村基层的干部。甚至,都不能纳入体制系统这一个行列之内。但是,千万不要小看了山里人的智慧。这种场面,他们也明白。聂书记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杨喜华沉吟了一下,随即道:“聂书记,您看,要不先去我们村里的五保户家里走一走?”
在村子里,一位叫杨九斤的老人家里,老人,已经有八十多岁了。老伴已经过世,唯一的一个孩子,在当年,大修水利的时候,被炸药炸死了。孤苦一人过日子。
老人的身体还很硬朗,一行人,走到九斤老汉的家里的时候,老人家双脚夹着一个风笼,双腿上,搭着一张破烂的小毯子,坐在屋檐下,蹭瞌睡。
杨喜华已经走了上去,廖秋生在聂振邦的旁边介绍道:“聂书记,我们村,一共有十个孤寡老人,村里面,按照各组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抚养政策,每家每户,轮流送饭一个星期。”
聂振邦点了点头,道:“这样很好,也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大丰的民风很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除去吃饭问题以外,对老人的生活,以及日常用度方面,也要多加的关心和照顾。”
接下来,聂振邦亲手将一笔慰问金送到了杨九斤老人的手中,这让老人十分的激动,双手都有些颤抖。连连说着感谢的话语。
接下来聂振邦一行。在大丰村走了一圈,看望和慰问了大丰村的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之后。
聂振邦一行。留宿在大丰村这边。吃着农家饭菜,聂振邦却是有着前所未有的胃口,吃得很香。
在主人家腾出来的最好的房间里。聂振邦并没有休息,坐在了床边,心中却是十分的沉重。老区人民的朴实,给予了聂振邦太多的震撼,老区人民的生活,也给了聂振邦太多的冲击。
耳边,似乎还在回响着廖秋生的话语,大丰村人均年收入四百多块。
四百多块,能做什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许,这不过是一次下饭馆的钱,不过是一顿普通西餐的钱。对于有钱人来说。或许。一顿饭的花费,就可以让大丰村一百个人奋斗一年。
心情。是沉重的,老区的发展,红江的发展,所有的,都萦绕在聂振邦的心间,千钧重担。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房门口,传来了敲门的声音,省委宣传部长韦林站在门口,很是恭敬道:“聂书记,您也睡不着么?”
聂振邦面带微笑,站了起来,挥手示意道:“韦林同志来了,进来坐吧。”
说着,聂振邦看着韦林道:“韦部长,你也没休息?”
韦林此时此刻的内心,却是震撼的,一方面,震撼在中部还有红江这么贫困落后的省份,在韦林的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