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部分 (第1/5页)
一旦退,那就是天庙各自为政的局面。
“因此,我们已有商议,该是朝廷介入的时候了······”
徐灵胎拿出了方案,李肆翻看着拟定的章程,沉吟不语。
“之前张天师找过我,要我给他们龙虎宗赐禄位,封他为国师。我给他们写了牌匾,但没有给这个国师,还告诉他,本朝有关生死道之事,都以《宗教令》为准。你们提的方案,其实跟张天师的想法一样,还是历朝历代教门攀附朝廷和皇权的路子。”
许久之后,李肆出声了,让徐灵胎道音等人心中一抖。
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个路子。他们的方案是将天主教纳入朝廷的正式管治范围,由朝廷赐卷给祭祀,保证天主教的教义统一,同时兴利绝害。
“我对天主教有大期望,我期望它能成为华夏之人,从生至死都依赖的一种信仰,从少到老的一种习惯。由天主教,华夏之人不忘自己的祖宗,不忘先祖是如何创出这人世,以守信、守礼、仁爱、气节、自强不息为美德。伦常不能及于国,但不能不及于人······”
“但这伦常却再非儒家延于一国的伦常,当君君臣臣不再时,父父子子也就回归人本,就只有爱和敬,只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希望在英华,不管时势如何变幻,百业如何兴旺·人心如何进取,人力如何近天,我们华夏之人,还能守住这人道伦常·不管是官僚、资本还是未来之法,都难以撼动这样的底线。这也是由人人而上,所护住的天许之权,而非由皇帝,由朝廷而下,来卫护的天许之权。”
李肆悠悠说着,徐灵胎等人更是神往·没想到皇帝对天主教竟然抱着这般期望······
“所以,朕这个皇帝,以及国之官府,不能太过伸手,这该是民间自起的事。”
“你刚才所言之进退,在朕看来,要得朕所期望的大功业,天主教……”
李肆说出了他的规划:“就不能再成一教!”
徐灵胎的建言是走孔子道,以名得实,有天主教那就作成一教,是让英华认领为国教,这是让天主教更进一步,国家有政教合一的危险。而李肆的解决办法,则是走墨翟道,以实具名,天主教既然本质不是个教门,就不要再叫什么教了,去跟儒家一起,砌起华夏的人心之墙。
徐灵胎等人如释重负地一笑这其实也是他们的一个方案,但却没李肆这般想得透彻,更没意识到,这其实要迎来更为壮阔的前景。
圣道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天主教迎来了它的归宿,但同时也是它的新生。后世有言华夏革新的最重要一步,其实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英华再无天主教,只剩下天庙,原本道佛两家,正因天主教壮大而有心发言,却怅然失去了目标。剩下的天庙,完全是将华夏历朝历代,官方和民间的祭祀仪礼融合在了一起。
官方只设天坛、太庙、英烈、圣武、忠义和文德祠等六座天庙,再不设立任何官方祭祀场所,全由民间自建天庙。而天庙的“经义”和仪礼,则由官方和祭祀所设的总祭会共同规范。民间天庙内部事务,官方一概不管。
新修订的《宗教令》确立了“生死事不涉俗”的大原则,以宗教司统管全国的“香火行业”,确保天庙和道佛等家不插手世俗政治。
皇帝对天主教的处置,核心其实就一点:“绝名彰实”,而天庙就此不教而教,既无教名,自也再难争教门之实。天庙也就此变作立足于华夏历史、血脉和生死事的舞台,托起了之前天主教各宗,使他们可以从各自的“经义”入手,研究自己的玄学。日后华夏所谓的“经义哲学”,就由天庙发端,广于人世。
眼下还是圣道十一年二月,天主教的变动,还要延缓很长一段时间。徐灵胎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