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4/4页)

方诸侯豪强进京恫吓太后达到整肃朝纲的目的,无异于引狼入室,功必不成,只会造成国家大乱。可是,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结果不出陈琳所料,地方实力派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社会动乱四起,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何进也在乱中被杀。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附于另一个地方实力派袁绍。

前番曾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草拟檄文,颇有文采,陈琳当即草拟信函与南阳的袁术,信中这样言道:“吾与公路乃是同宗,当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我们兄弟手足各据一方,身为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本应该在这乱世有所作为,基于此吾奉召讨伐盘踞兖州的曹孟德,一是为社稷剿贼;二是收复叛贼盘踞的兖州;救一方百姓于水火之中,不过曹孟德势力庞大,吾以冀州之众收复兖州要费些许气力,如兄弟在南阳方面出兵,你我兄弟共同虏敌,前后夹击则曹孟德危矣!俗话说‘打虎得靠亲兄弟’,你我兄弟一致对外则天下可定,百姓幸甚!还望公路念在你我兄弟的情分上出兵为盼!”

陈琳拟好了信函遂呈与袁绍过目,袁绍阅后当即拍案叫绝道:“好!现在就派出快马送与公路!”言罢便将信函打发出去了。。。。。。。。。。。。。。。

袁绍大军集结到仓亭境内,就要进攻仓亭,谋士沮授进谏道:“仓亭乃一孤城,没有作拥之资,不图也罢!主公不如暂且绕过仓亭直下黎阳然后直奔奔延津地界下寨,再后进攻白马,最后进逼官渡,则兖州立刻可下也!”

“黎阳乃是一重镇,如若得之可以担当一重要隘口,以作后方,前可渡河紧逼白马挺进官渡,退可守防止曹操渡河!所以此镇必须拿下才行!”谋士田丰进谏道。

袁绍闻后点了点头坚定的说道:“传我命令!大军即刻挺进黎阳!”

袁绍的这一命令直搅得15万大军直奔黎阳方面而去,这黎阳乃是黄河渡口一重镇进可攻退可守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时的黎阳仍在东郡太守刘延控制之下,这黎阳位于黄河渡口北面,所以当袁绍大军围困过来,刘延所守的黎阳便成了河北一座孤城,袁绍大军从北、东、西三面包围黎阳开来,黎阳南面乃是黄河渡口,已无退路。

刘延在黎阳城上见袁绍势大,而此时的黎阳不过剩的不到一万人马,区区的一万人马如何能抵住袁绍这……这黎阳已经无路可退了,背后就是黄河渡口,三面尽被袁绍包围,就在此进退两难之际,刘延收到了袁绍的来信,信中这样言道:冀州牧领右将军袁绍呈与黎阳太守刘延!吾奉诏讨伐曹操,乃是出于大义,汝身为汉臣当思回报,理应开城迎大军入城,此乃大义之举,如据以反抗则是有违天命,当以叛贼论处,吾军势浩大要荡平黎阳易如反掌,公若是深明大义当明白其中之厉害,孰轻孰重当自思量,曹操被朝廷视作叛贼,追随他的后果只有死路一条,吾顺天承意奉召讨贼,如若是明白当欣然来投,此乃汝之幸城中百姓之幸,否则整个黎阳将被吾大军夷为平地。

刘延读完袁绍的来信,不禁微微冷笑了一下,此时的他心里十分的冷静,袁绍的来信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意思无非就是让刘延现出黎阳,否则刀兵相见,不过刘延非一般的人物,对于袁绍的为人他再清楚不过了,袁绍多谋少断,自负其自高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