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5页)
父亲带他去看玉米地时,他感慨地说:“种得太少了,要是再多种几亩就好了。”
父亲疑惑地问:“我听我女子和种子公司的人都说种这种玉米能发财,可我就是不知道咋就能发洋财呢?”
来人说:“老哥,你在深山里不知道。现在这种糯玉米因为口感好,吃的人越来越多,销路特别好,外面到处都缺货,所以价钱也高得很。我们公司本打算从各地收购来糯玉米后一部分卖到市场上,一部分立刻速冻和封塑包装,然后再卖给各家超市和商店。可是没想到现在的糯玉米成了抢手货,很多地方早就和收购商签约了,我们去种子公司打听后才知道这里只有你们一家种。唉,眼看赚大钱的机会就在眼前,遗憾的是我公司今年收购的太少了。要是你们这里种的人多就好了。
老哥,你啥时候收玉米,告诉我一声,我把车开来。一边摘一边就往车里装,不用剥皮。咱可说定了,收下的玉米全卖给我们一家啊。价钱方面我绝不会亏你的。明年你再多种几亩,我们公司全包了。”
父亲有些不相信:“不去皮不脱粒,就那么摘下来卖给你们?”
那人点点头,肯定地说:“老哥,记住了,千万别剥皮,这样可以保鲜,还能让玉米的香味保持的久一些。我们卖得就是新鲜玉米棒。”
定下采摘的时间后,那人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才离去。
他走后,父亲蹲在田头,望着茂密的玉米地里那些沉甸甸的玉米穗,又抽起了烟……
父亲把采摘的日子定在双休日,月儿和青墨正好回家帮忙。
由于卡车开不进山里,摘下玉米后,要用牛车拉到山外的平路上再装车。父亲借了两辆牛车,来回运送。
收玉米的人派了一个年轻人帮他们装车。
虽然就半亩地,但糯玉米的亩产比老玉米多,半亩地有一千穗左右的玉米,加上时间紧,等全部摘完、装车后,也快到傍晚了。
收玉米的人很痛快地当场就付了钱,连玉米的青秸秆也给了30元钱,全都收走了,说是一些养殖户就要这种青饲料。
父亲手捧着厚厚的一摞钱喜笑颜开:真没想到种糯玉米的收入比老玉米多了将近三倍。看来种糯玉米的确是生财之道。
月儿也高兴:本来她打算借陈大哥的拖拉机去县城里零卖,却没想到会有人在田间地头收购,这样就能省出好多时间呢。何况半亩地就挣了一千元钱,比种老玉米合算多了,父亲打算明年地里全种这种玉米。
提前收了糯玉米,离入冬还有段时间,父亲看着闲下来的半亩地,加上手头又有了些钱,就打算种些白菜。
于是第二天立刻翻地,播种,铺膜,一家人又紧紧张张忙乎了一天。
……
“哎,月儿,你家明年种多给咱们留点啊,我们都没吃够呢。”杨彩霞把玉米棒扔到簸箕里,意犹未尽地说。
月儿看着簸箕里一堆玉米棒,笑着说:“一群馋猫,吃了这么多还没够。——对了,赵晓怎么还没来上学?这都开学一周了。”
李玲皱眉说:“我们也不知道。”
杨彩霞说:“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来不了?”
月儿摇头:“金老师说他也不知道。她没给学校请假。”
赵晓是整个宿舍最文静最不爱说话的女孩。
她长相普通,成绩一般,平时在班里闷声不响的,引不起别人的注意,属于经常被忽略的那一类人。在学校也没有关系好,谈得来的同学。所以大家对她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
但她很勤快,估计是在家劳动惯了的。经常悄没声地打扫宿舍卫生,帮别人打开水、倒垃圾。说话虽然少,但很有分寸,与姐妹们相处得都还好。平时大家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但现在她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