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 (第1/5页)
们当成大唐官员看待的。
所以,身为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士之最底层的,不如品级的官员,是没有人把他们当成大唐的官员看待的。
“那么是谁要强行买断你们家的田地呢?”李弘虽然在跟杨岳说话,但目光却一直放在杨兰儿的身上。
而后向一老一少招了招手,三人出了坊间后,在清雅别致的李府内随意的走动着,随意的谈话着。
“是……是吏部侍郎杨执柔杨大人的公子杨季康。”杨岳低着头,想要打量这府里的一切,但又不敢太过明目张胆,只好低着头眼珠子四处转悠着。
身处如此优雅静怡的环境之下,杨岳跟杨兰儿感觉仿佛是飞升到了仙界一般,与自己所熟悉的世界,完全不同,完全是两个世界。
“你既然知道杨季康乃是朝廷要员,吏部侍郎杨执柔的公子,为何还敢跟他们做对,据理力争呢?为什么就算是赔上自己儿子跟儿媳的性命,也不愿意卖给他们土地,你就不怕他们吗?”李弘很好奇,你一个不入品的司户,哪来的底气,跟杨季康斗呢。
“这……。”杨岳有些反应不过来,虽然识字,但也不多,大道理也不是会讲上几句的,何况是面对太子殿下呢。
于是这了半天后,才挤出一句话:“大唐律例这样规定了,小民怕官府追究,所以不敢卖给他们。”
“……。”李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逻辑,律例大过豪门贵族,这在大唐,乃至世界,都是不可多见的逻辑啊。
(ps:有保底月票的早早投一下吧,这样我还能落个好排名,或许可以让更多人的看到这本书,谢谢。)
593 圣人 罪人
李弘面对杨岳憨厚老实的答案无言以对,不管如何,杨岳的话语站在他的立场是没办法反驳的。
大唐的律例大于官员的威压!朴实无华的杨岳,却是道出了一个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洪流中,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面对高官要员的威胁,却坚守着大唐的律例,却不知道高官要员的能力大于律例,这样的想法到底是对是错呢?
上下五千年的大历史中,华夏民族一直游走在人治的轨道上,法治就像是一块遮羞布,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堂而皇之的高谈阔论,但当风头过了后,人治依然是占据了上风。
人治为何成为主流的“法律武器”,法治为何一直未能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走上正规,并发扬光大呢?
那么百姓坚守的又是什么呢,他们坚守的法治,为何并没有因为人数众多的缘故,而成为历史的主流呢?
只能说明,百姓愿意在像汉字那般的条条框框、字正腔圆中堂堂正正的做人跟生息繁衍,但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集团的利益,为了牟取暴利,却不愿意以法治来束缚自己。
到的最后,往往遵从法治的是百姓,破坏法治的是官员,谋生与利益之间,衍生出来的久远矛盾,就像是官与民的对立,竟然持续了五千年。
人治在什么时候登场成为了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的主流?先秦法治、统一华夏,汉家尊儒至晋、五胡乱华,大唐显武到后期、汉民族群雄并起,大宋弘文,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草原狼主宰华夏。
不管如何,这里都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被上一世命名的远古吹:儒家。
根源在哪里?第一远古吹是谁?第一个想要回到井田制,恢复周王朝制,而游走在春秋各国之间、说服诸侯的人是谁?
孔圣人。
李弘相信,无论是现在的大唐时代,还是一千多年后的文明时代,遵纪守法者,往往都是华夏民族的基石,是千千万万的百姓,而法律也往往只对普通人有效,有约束力。
对于世家豪门、勋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