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3/5页)

来,因为自己的存在,父子俩有好多话不能当着面说,自己离开了,他们也好说话。

“儿臣恭送母后。”李弘走到武媚跟前扶起她,嬉皮笑脸说道:“母后,您看儿臣都长高了,而您竟然一点儿也没变样儿,还跟从前一样漂亮。”

武媚白了他一眼:“别光捡好听的说,李贤跟李哲(李显的曾用名,小说里就用李哲,区别与李贤的近似。)最近可是比你听话的多,你如果再敢教唆他们学坏,小心我让你父皇揍你。”

李治扭过头看着互相搀扶着的两人,乐呵呵说道:“只要皇后想要揍他,尽管告诉朕,朕也是手痒痒的很呐,只是一直抓不住他的把柄,这才让他一直逍遥法外。”

武媚看都不看李治一眼,走到门口后甩开李弘搭在臂弯的手臂,轻飘飘说道:“唉……光说好听的管什么用,也不知道当年是谁,因为二十块不值钱的水晶牌就被收买了。”

李治碰了一鼻子灰,陈年往事又被翻出来了,无语的摸摸鼻子,继续看李弘画的那几张画像。

李弘也不敢大声笑,始作俑者就是他,现在每每提及此事,父皇都想要揍他。

送走武媚后,李弘再次回到房间,在李治的旁边坐下,不等李治再描述,手里的炭笔在白纸上刷刷的快速舞动,不一会儿的功夫,白纸上变出现了一个威武霸气的中年男子形象。

“不错,就这张像你皇爷爷,就用这张来做吧。”李治拿过来欣赏的看着,盯着画中人久久不动。

当年母后去世后,他可是被父皇一手带大的,就是上朝,有时候也会带着他,父子俩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啊。

“李义府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处理?”李治放下手里的画像,宫女小心翼翼的接过,妥善的收藏好,将来可是要以这画像制作铜像的。

“还能怎么处理,罢官,发配到太乙城吧。儿臣早就提醒过您了,您当初还觉得他为官清廉。”李弘嘟囔道。

“这件事儿是父皇错了,李义府这些年仗着有你母后撑腰,弄的朝堂上怨声道载,但只是罢官恐怕也很难让朝堂上平息怨气啊,可这些年,他在中书省也是做了不少事儿。”李治摇头叹息道,又开始变得优柔寡断。

李弘心里道:“要不是这几年我一直牵制着他,恐怕朝堂上比现在还要乱上十倍。”

父皇自从成为了大唐皇帝后,在朝堂上一直强势不起来。多年来,更多时候都是母后在后宫帮他出谋划策,也正因为此,才让李义府渐渐坐大。

虽然自己已经倾尽全力,来限制李义府的胡作非为,但无奈父皇一意孤行。现如今,李义府已经骄横到买 官卖官,连他自己的女儿、女婿都参与其中。

“父皇,儿臣以为不如这样,罢免李义府中书令一职,而后您加封他由太子舍人晋升太子太保,中书令的正二品晋升从一品,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他远离朝堂,也能在母后那里有所交代。”李弘看着李治矛盾的神情说道。

“太子太保?”李治惊讶道。

“是,现在儿臣的太子太师乃上官仪,太傅为许敬宗,太保本来是杨思俭,李义府也一直希望能够升任“三师”或是“三少”,这样以来,岂不也是合了他的心愿。”

李治思索着李弘的提议,如此一来也确实是能够还朝堂一片清净。但他又有些犹豫,许敬宗前几年被李弘挖走,免去了一切朝堂官职,安心的做着太子太傅一职,现在如果把李义府也带到东宫,难道太子有什么打算?

李治想到这里一惊,然后不动声色的说道:“此事父皇再考虑考虑,如果免去李义府,杜正伦一人恐怕难以支撑中书省所有的政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弘对李治了解的也就越来越透彻,父皇是一个无比矛盾的人,有时候在政事上优柔寡断,难以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