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5页)
不过白居易的名气实在是太过响亮,后人为了纪念他,故意的以讹传讹,把那白沙堤说成是白堤,还张冠李戴的说成是他修建的,北宋考古之风未盛行,刘仁之自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当然,楚质也懒得点明,走了十来分钟,就来到了白沙堤前,这里是通往孤山唯一的路,也被人称为孤山路,他昨天和初儿来过,不过是坐船飘水而过。如同走马观花,并没有细看,如今步步而行。总算领略到了白沙堤的秀美景色。
两侧花繁树茂。有绚丽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清风徐徐,空气清爽,因走路而来的一点热气顿时消散而去。
欣赏风景名胜之余,楚质却没有忘记此行目的。轻轻挥手,几个精通水性的匠役、百姓就纷纷扑入水中,仔细拨寻起入水口来,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没有高科技仪器的时代,只能采用最笨拙的办法,相对而言,在水中寻找还是比较轻松的,不然也只能挖地寻找暗渠了。
水中搜寻的难度十分大,对此楚质也明白,所以并没有要求匠役、百姓一定耍找到,只是吩咐他们尽力而为。
古代的湖水很清澈,而且就在岸边,水十分浅。按理来说应该是一眼能看到底的,然而这里的情况并非如此,水面飘浮有许多藻类植物,而且湖底又有不少水草,阻隔了搜寻者的视线不说,也给他们的行动增加多一些困难。
还好岸边水位不高,只是没腰而已,不然若是不慎被水草绞绊住,跌倒不提,就怕溺水,而且走了几步,没被水草绊住,反而陷入了淤泥之中,只能搅拨而动,这样一来,湖水就变化浑浊起来,更加影响了工作。
在湖水搜寻的人心急,时间久了,在岸边等待的人心情也不好受,烦燥不耐,在岸边来回走动,不时指手划脚,指挥得匠役百姓团团转,毫无所获不说,累的人家大汗直流,差点瘫软在水中,也不知是在帮忙还是添乱。
幸好楚质发现这个情况,制止了他们的行为,不过过了两个时之后,他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强忍住发号司令的冲动。目光在附近毫无目的地随意扫掠,不为别的,只求分散下注意力。
一座苔薛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映入眼帘,拱面无遮无拦,从孤山蜿蜒而到这里,楚质心中忽动,侧身说道:“那可是划分外湖里湖的断
“没错。”刘仁之笑道:“可惜大人来得不是时候,若是再过二三月至此,从山上遥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而断桥的两端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又依稀可辩石桥身似隐似现,远望似断非断,此种景观实是妙不可言。
(未完待续)
( )
第三百二十一章稀客
流州断桥残雪,美景名满夭下。吊没有亲赴杭州观看甘熙仔足质也是慕名已久,却无缘一见。不过在资讯极其发达的年代,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已经不再是梦想,对于断桥的景色典故楚质可不陌生。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名字的由来也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因而得名,一说是断桥原叫段家桥,后取谐音为断桥,一说大雪初停,桥面覆盖积雪,仿佛从中而断,因此叫断桥。
在后世,断桥之得以享誉天下,除了本身景色优美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某个动人的传说,不过当身临其境,楚质却深深的鄙视电视剧的导演,断桥明明就是一座平板石桥,怎么到了电视中,却变成高孔环洞桥了,而且居然比现代的立交桥还要高出几分来。
不过正如刘仁之所说。在没有下雪的时候,无论怎么观看,断桥就是一条平常无奇的石桥而已,将西湖一分为二,东是外湖,西是里湖,尽是碧波湖水,景色怎么也称不上绝妙。
待时机到了,定要带着初儿来这里欣赏此桥美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