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单就去年秋结算粮食产量后,扣除储备的大米之外,还产生近二十七万石大米的盈余,就足以让原本缺粮的越后国堂堂正正的成为产粮大国,当越后的大米通过琵琶屋的物流渠道贩卖到畿内获得巨大的轰动,吉良义时在越后做出第一流民政家的事迹也被广为流传。
越光米的名声也随之响彻畿内,这种香甜软糯的大米极受欢迎,赠予幕府、朝廷、京都五山、妙云寺的各五千石,在随后收到极大的反响,京都的文化人对这么好吃的大米赞不绝口,还曾有文化人以越光米为题做和歌数首。
原本在北陆籍籍无名的大米,因为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漫长的冬季以及寒冷与积雪。使得越后的稻米一年只能种一季。并不得越后农民的喜爱。本土的豪族地侍世代吃这种大米,也品不出到底好吃在哪,所以才让越光米始终没有名气。
而今这一切都不一样了,品牌效应迅速发酵,很快越光米的订货单就供不应求,并有老饕亲自为越光米订立几个等级,中越的越光米上上等,下越的越光米上中等。上越的越光米上下等。
越光米的价格走势也是一路狂飙,从底价每石五百文永乐钱,一路攀升到每石一贯五百文永乐钱的高价,其中中越鱼沼郡的部分越光米更是要到两贯以上的天价,二十多万石越光米只用两个月就销售一空,单这一笔收益就高达十八万贯永乐钱。
作为亲身参与者,每一个越后国人都分享到相应的回报,其中种植稻米种植最少,土地也最多的吉良、长尾两家各分润到两万贯和三万贯,其余的十三万贯由越后的国人按收益比例各自分享。长尾政景以一万七千五百贯的收益位列第三,到是让许多人惊掉下巴。
前年那场蝗灾对越后的影响非常大。这不仅仅是一场干旱引起的蝗灾这么简单,在吉良家的奉行众眼里,这就是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瘟疫的防治工作没做好,灾情应对不够果决,地方国人配合意愿不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看起来很扯淡的样子支撑他们努力开会讨论总结了一整年,很快有奉行官发觉鸡鸭吃蝗虫可以有效降低蝗灾的泛滥率,于是在去年有意识的增加鸡鸭养殖,在一块试验田里放入大量蝗虫卵及蝗虫**,果然起到不错的效果。
从去年秋季开始,陆续增加鸡鸭养殖成为新的要求,鸡鸭产生的粪便作为堆肥的原材料而得到热烈的欢迎,原因就在于养殖鸡鸭不需要任何成本,漫山遍野的放养它们自己会捕食昆虫。
另一方面,新的肥料种植法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并保证耕地的地力不会降低,而种植南瓜、玉米都需要大量肥料、想种好苜蓿草也需要不少肥料,稻米需要的肥料到不是很多,即使不多也经不住大面积种植的消耗。
缺乏有效的动物粪便,让农业发展陷入瓶颈期,几年里多路农学专家下到乡里做考察不知有多少次,吉良义时也经常被拉过去充当听众,只是他对农业实在谈不上多精通,能知道氮磷钾就不错了,更高深的农业理论只能抓瞎。
今天恰好是一个月一次的春播奉行会,奉行会的地点随机选择在柏崎港附近一处新村的晒谷场前,与会的奉行官来自三河、近江、越后、信浓等多个地区,大家操着各种方言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伊奈忠家作为议题的发起人,项目负责人同时今天会议的主持者负责重要的演讲部分:“每年都会有点虫害,防治虫害就成为最大的难题,根据农学专家李定的介绍,我们发现一些植物具有普遍杀虫的效果,比如有毒有害的蓖麻一直被忽略,蓖麻叶捣成汁液加一倍水喷雾就能有效灭杀害虫……”
“我有的问题!”旁听的柏崎领主举起手询问:“什么是喷雾?”
“我这里恰好一几个喷雾瓶,你们可以拿去看看!这个盖子是个卡口可以打开,瓶子可以盛水,瓶盖控制喷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