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 (第1/4页)
“读几年书出来还能做什么呢?想要当官只能是痴心妄想,现在的那些官那个不是用钱的买到的?就是真能做官我看也不是啥好事,因为一旦做了官就得跟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黑了良心去祸害老百姓,你想要做个好官只怕是你上面更大的官也不答应,凭啥啊,都瞪着眼珠子盘剥鱼肉老百姓就你一个人清正廉明?嘿嘿,你的官帽子立刻就不保了。”
赵翰青这时的思想可能过于偏激,但是他一语中的,这年头还真没有一个好官,都是鱼肉百姓的官。他现在对上学可没有一点儿兴趣,不但是因为家庭变故的原因,顾南的那些思想也影响到了他,还有这段日子的亲身经历才彻底改变了他,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在数十年后简直就是反动思想。再说赵翰青已经大约摸知道了历史的进程,当今政府很不得民心,还有日本人的祸乱,再去读书做官光宗耀祖是件很可笑的事儿,在这样的世道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由人,再说自己还肩负为爹娘复仇、为嫂子雪耻的重任,读几本破书管什么用?他的思想还没有上升到读书拯救这个国家民族的地步。家遭变故,再加上顾南的记忆已经潜移默化让赵翰青的人生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叶秋韵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道理来,早感觉到小叔子有了变化,就归结为是家遭变故的原因,在她看来,除了家里变故的原因,在城隍庙里也一定受了那些人的影响,不过,细想想小叔子说的还真是有道理。那些当官的当兵的可没有一个好人,只知道欺负老百姓,让小叔子将来也变成那样的人也非她所愿。
“那你不读书咋办呢?”叶秋韵又有些犯愁,“总不能一辈子做卖字先生啊。”
“卖字只是权宜之计,嫂子,别担心,面包会有的,票子、房子、车子都会有的。”
这句在数十年后相当流行的话却让叶秋韵瞪大了眼睛,面包她没吃过,但是知道那是洋人吃的东西,小叔子怎么会想到吃洋面包呢?她张了张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她突然觉得小叔子已经长大了,那些大道理他好像比自己还懂。
赵翰青和福贵一同离开,二人沿着大街慢慢地走着。
中秋之夜的大街上反而比平日里冷清些,天涯共此时,家家户户都在团圆赏月呢,何况夜已深了。
“翰青,你真的不准备上学了吗?你学问那么好岂不是可惜了吗?嫂子让我再好好劝劝你,她说上学的钱已经有了,她现在也能挣钱了,让你还是去上学,上了学才有出息。”在赵家时,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赵翰青对上学似乎不怎么热情了。
赵翰青闷声道:“不上了,世道这么乱,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前天的《国民新报》上报道上海的一个教授发表什么**言论被抓了,激怒了更多的教授和学生到大街上游行,被警察打死打伤了不少,还抓了好些人,读书人如果不做当官的走狗就这下场,而跟政府同流合污就得丧失自己的人格和良心。”刚刚饮了半碗酒,浑身热燥起来,赵翰青的情绪也有些激昂。
福贵虽然不读报纸也不关心政局国事,但是在商行里消息灵通,啥人啥事都经见过,也知道这世道穷人书读得再多也白瞎,有钱有势的大字不识一个还是能骑到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赵大哥不是也一肚子学问吗?但是还不是做伙计,盛家大少爷上学老是考倒数第一,但是盛家有钱啊,花一笔钱就成了专员行政公署的什么科长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再说,我哥至今音讯全无,我现在是赵家的唯一男人,还要照顾嫂子和妞妞呢,这书不读也罢。”
福贵听他说得有理,就没有再劝他,不过听他提到了赵翰章,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随口道:“赵大哥他——”说到这里突然犹豫了一下道:“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赵翰青听他提到哥欲言又止,断定福贵一定是知道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