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 (第3/4页)
,而且还放了这么多的士卒回来?”这个问题乃是一个大问题,若是说函谷关那边放胡轸有人回来,可以说是朝廷为了让胡轸给袁绍带个话,但是放着五千士卒回来,这不是让袁绍的实力增长么?
“将军,其实,放属下回来的乃是原本与属下同为董将军帐下的徐荣将军。再加上函谷关临时调派了数万大军驻防,徐荣将军不忍我等西凉同胞受难,故而放了属下及众弟兄。”袁绍的这些问话胡轸在函谷关的时候便与徐荣对过,故而回答起来的时候是张口就来。
袁绍看胡轸张口便回答,也就没有疑问,大手一挥,便让守关的士卒打开关门,但是,关墙上的士卒手中的弓箭却是没有松开,万一在这些人当中有朝廷的士卒藏身其中,那可就麻烦了。
袁绍见到这些人进入关内,便让淳于琼去单独给这些人安排一个营地,以便于观察与管理。在袁绍的心中,这些人总归是不可信的。
袁术看着淳于琼去为这些人安排营地,便转头对着李儒问道:“文优先生,不知道先生怎么看这件事?”
李儒听了袁绍的话,满脸诧异的看着袁绍。他很明白刚才袁绍那番话的意思,便对袁绍说道:“将军,若是将军不信任这些人,便从胡轸带回来的这些士卒中间抽取一些问话。若是当真朝廷放这些人回来,必定会有有士卒贪生怕死告诉将军真相的。”
袁绍听了李儒的话之后,满意的点点头道:“文优先生之计,果然是妙极。既然如此,那便请文优先生受累,处理这件事情如何?”
听袁绍这么说,李儒心知这件事自己是躲不过去了,便对袁绍醒了一礼道:“多谢将军信任,属下必定不辜负将军的重托,将此事查明。”
“如此大善,大善啊!哈哈哈哈……”袁绍见李儒答应处理此事,顿时便大笑的回去了。让李儒来处理这件事情,倒不是袁绍这么信任李儒,反正袁绍会派人跟着李儒的。只是李儒本就是属于西凉一派,袁绍也可以通过这一件事来查看李儒是不是真心忠心于他。
同时,若是查出胡轸有事,那李儒就会得罪原西凉的那一些人,是那些人会自动和李儒疏远。同样,若是胡轸没事,那得罪胡轸的也只不过是李儒而已,还是和袁绍没有关系,西凉的那些将领还是会疏远李儒。如此,可称一石二鸟之计,袁绍有脑子,却是用在对自己人的提防以及平衡下属之上,还是在袁绍的实力不强的情况之下如此,真是令人觉得寒心。
看着袁绍离去的背影,李儒的心中也是产生了去意。只是可惜了董卓的一番基业,怕是要毁在袁绍的手中了。
(上传出现问题,请各位读者大大见谅。)
第一九一章:将计就计
尽管李儒心生了离去的心思,但是李儒同样也是不忍心董卓的基业就这样毁掉,便暂且留在袁绍身边,看是否有挽救的机会。
在从胡轸带回来的士卒中挑人询问过后,果然没有得到什么关于胡轸投敌的消息。众人只称因函谷关守关将领是他们西凉原先的将领徐荣,故而才放他们回来。
李儒依言上报袁绍,尽管李儒也是知道在这期间袁绍一直在派人盯着他,但是还是按照规矩上报一下的好,以免袁绍怀疑他出现了异心。
袁绍听了李儒的消息之后,却仍然对那些已经降过一次的士卒不放心。“文优先生,这些士卒经历败仗,如今必定是心身具疲,不知文优先生可有良策?”袁绍看着李儒,开口问道。
李儒听了袁绍的话之后,心中暗道袁绍此子果无可救药。眼睛微闭,心中去意更甚。“将军,这些士卒遭败仗,皆因儒谋划不利。属下如今年老体衰,脑子也不如以前了,属下请求离去。”李儒如今对袁绍是真的死心了,直接便讲明自己想要离开。
袁绍此人,人皆言“好谋无断”,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