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5页)
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他甚至能闻见飘浮在空气中她的味道。满怀着期待,又随时准备着失落,他连转身都不敢,只轻轻问:“是你么?”
柔而软的声音随风而来:“三郎。”
他仿若半口气吊在胸腔里,一时竟缓不过来。她从来不叫他“三郎三郎”,她一直都叫他韩忠彦,就算意乱情迷之时,也顶多唤声:“忠彦”,那也已经是温婉至极的时候了。
是陈念薇,他不记得她的声音,但除了母亲,只有一个女人会唤他“三郎。”
念薇见他不说话,也不转身,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惹他不高兴了,便有些踌躇,不知说什么好。天上烟花乍然绽放,像几簇五彩缤纷的花,她静静的站在夜幕里,紧攒着手心。
她鼓着勇气从袖袋中拿出月牙形荷包,道:“天气热了,我给你绣了只荷包,里面放了艾叶、白芷、丁香和一些药材,你戴在身上,就不会被蚊子咬了。”
韩忠彦转过身,他的神色很郑重,又有些决然,让念薇觉得很不舒服。他道:“陈娘子,我其实。。。”他居然还唤她陈娘子。
念薇预感到他要说什么,急急道:“如果你不喜欢月形,我还可以做别的,我的女红很不错,只要你说得出来,我就肯定能做出来。”
韩忠彦不知所云,道:“我不是不喜欢,只是。。。我已经有心上人了。。。”
念薇强忍已久的眼泪哗的落下,泫然欲泣道:“别说了,你既然不喜欢,那我明天再做别的模样儿给你。天色晚了,我得预备着出宫,改天再和你聊。”说完,也不等韩忠彦回话,像真的有什么急事等着她去做似的,转身就跑。
☆、第一零六章:娘娘的脉是喜脉呀
夜色渐渐沉沦,烟火散尽,至亥时,众人从东、西华门出。宫墙下围拢着许多赏烟花的百姓,见内庭有衣饰华贵的娘娘、王公款款行来,就凑往前看。早有侍卫整齐划一挡住闲杂人等,其势威猛,使人畏惧。赵曙扶滔滔上了马车,又与朝公大臣寒暄过,方翻身骑马。前有侍卫开路,后跟着仪仗侍从,纱灯高举,浩浩荡荡回十三殿下私邸。
有小厮打头,骑着马一灰溜行至私邸,告知角门当值之人,说殿下已启程回府。角门的掌事又遣人通传给大院、二院守门的婆子,让里头的人预备着茶水衣物。武氏穿着月牙黄洒银丝长裙,髻着三翅莺羽金钗,连晚膳也未吃,边揉着腹部紧实,边问亲侍丫头萩怡,道:“大院那边可来了信?瞧着天色,宫门都该落锁了。”
萩怡坐在小矮几上就着烛火给武氏做鞋袜,闻见武氏问话,就起身搁了针线,道:“奴婢去外头问问。”应着,就掀起竹帘出去。
武氏一想,道:“等等。”
萩怡忙止步,问:“娘子可还有吩咐?”
武氏往铜镜中照了照,扶了扶朱钗,又整了整袖裙,方道:“我和你一同去。”萩怡伺候武氏一年有余,多少能揣测些,虽想劝阻几句,又知她性子泼辣,听不得忤逆之言,就捡了灯笼,恭顺随在武氏身后,往花园里去。
若是走大路,从四院到大院,必须经由空置的三院、主母住的二院,方能至大院。但若从前花园的石径小路穿过,倒能减去一半的路程,且不必经由二院、三院。
武氏知道,殿下赴宴回府,向来都会先往大院沐浴更衣,再去二院。有时朝事繁重,就独自宿在大院,有时也会从四院召人去伺候笔墨。听婢女说,主母是从不肯伺候殿下的,别说磨墨,连书房她都不肯进。
前花园本就偏僻,白日里还好,到了晚上,黑漆漆的没有点灯,偶有虫鸣蛙叫,就吓得萩怡瑟瑟发抖。武氏笑道:“你怕什么,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更何况,这世上压根就没有鬼神,不过是心存妄念之人虚弄出来唬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