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周瑜之难 (第1/2页)
话说诸葛瑾从皖城出发,五天之后便来到了秣陵。他在秣陵停留了两天时间,派随行的人传出两个谣言。一个是据说孙策死后,周瑜自恃与孙策关系好,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正准备在豫章郡自立,并联合庐江陈飚,夺取江东三郡。另一个是据说孙策最初选定的继承人不是孙权,而是孙翊,后来才改为孙权。他把时间都算好了,这两个谣言传到吴县时已经是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时间上恰到好处。
两天后,他离开秣陵,向吴县方向而去。一方面他必须离开谣言的源头,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他要对付的人如今在吴县。来到吴县,他并不着急做什么,而是拜访当地的一些文人,进行学术交流。他来吴县的名义是游历,既然是游历,他自当做出一副游历江东的姿势。
……
周瑜得知孙策死讯后,连忙从巴丘撤兵柴桑,并也让太史慈撤回柴桑。他留太史慈和吕范驻守柴桑,嘱咐两人,如遇到来敌,一定要固守,直到他有新的安排。
稍做准备之后,周瑜率两万大军,向吴郡而去。其实,他并没有跟大军一起,而是单独从水路坐船先回秣陵,再回吴郡。大军由黄盖率领,从陆路回吴郡。水路顺江而下,速度要快一些。孙策死后差不多二十天时间,周瑜终于赶到了吴县。
按照这时代的习俗,守灵一般只需守七天。由于孙策身份特殊,且又需要等周瑜回来,这守灵时间就变长了。
周瑜回到吴县,连忙来到孙策的灵堂。灵堂之内,最前面便是孙策的灵位,两旁跪着的都是孙策的家人,左侧最前面的是一个年纪十七八的少年,他是孙权。孙权的后面也是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是孙策另外两个弟弟孙翊和孙郎。右边第一个是一个小孩子,是孙策的儿子孙绍,紧跟着是一个女子,是孙策的妻子。
周瑜进入灵堂,开始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中滚着泪目,脚下蹒跚。他一步一步地走到孙策的灵位前,跪倒在地上,哽咽地哭了起来:“兄长!你我只别了几个月,竟天人永隔,兄长啊!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啊!呜……呜……”
哭了一会儿后,他又起身,为孙策上香,行跪拜之礼。然后他又跪了回去,边哭边说起他和孙策的往事,让人听了动容。他似乎失去控制,忘记自我,只是沉浸于往事之中……
半个时辰之后,周瑜才慢慢恢复过来。哭也哭过了,如今该是谈大事的时候了。
在议事的屋子里,江东诸臣在列,分坐两边,然而主位却是空的。周瑜进来之后,看到前面的主位空着,甚是奇怪。
孙权起身而道:“兄长不幸罹难,临死前推我为主,可我如今只有十八岁,年纪尚幼,实不敢居如此高位?”
孙权停了一下,转身向着周瑜:“仲兄与兄长情同手足,兄长既逝,江东大业当交给仲兄才是。江东兵权符印在此,弟一并交给仲兄。”他向周瑜施了个礼,把手中的一个方形大印递给周瑜。他称周瑜为仲兄,自称为弟,也是站在孙策的角度,表达对周瑜的尊敬。
周瑜听了孙权大话,心中大急,更不会去接什么大印。孙权此乃诛心之言,明摆着怀疑他。
“少主,你何故出此言?我奉兄长为主,兄长临死之前,既已交代,应照兄长遗言,少主当继其大业。我岂能行此大逆之事?”
“仲兄,江东基业本是兄长和仲兄一起打下的,弟年纪尚幼,又未立寸功,前还出兵不慎,兵败合肥,已是羞愧不已,实难担此大任啊!如若弟继承基业,恐人不服。仲兄掌管江东军权,权威无人敢不服,当主持江东大计才是。”
“少主,江东基业乃孙氏两代人十余年时间打下的,又岂是我之功?我乃江东之臣,兄长乃江东之主,主臣有别。今兄长已逝,基业自然由少主所承。”
“兄长临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