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为他们身为阏氏的母亲出面制止,被轻饶了。看着她那不可一世又热烈娇嗔的笑意,我感到挠心的愤怒。但也是第一次,我意识到她拥有的除了美貌之外的东西,令男人神魂颠倒的把握,和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这些穷我一生都无法企及的东西,真让人不甘心。后来单于建国,依汉俗他变成了“父皇”,而她,成了我的“母后”。平心而论,她对我很好,但终究,我不是她的儿子。或者说,我怎么可能,把她当成我的母亲?
幼时我也读些汉书,哪怕汉人温温吞吞的那一套在草原上不甚管用。逐渐地,我懂得了兵贵无形,惑止于谋,知道了《易》上说的,潜龙勿用。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我不再跋扈无礼,不再争强好胜,活脱脱成了兄长们口中“百无一用的汉人”。
永明大概是明白的。所以他成日跟在我身后,照着我的样子举手投足,少年老成的样子,有些可笑。可不管他怎么努力,他终究变不成我,他是爱说爱笑的刘永明,那些心机城府,永远都学不来。
父皇把他交给我时嘱咐道,从今日起,这便是你弟弟,好好照看着。我很不服气,大帐、粮草、牛羊……所有东西都要分他一半,凭什么?就因为父皇口中他可怜的“幼年丧父”?再怎么可怜,与我何干?何况,那时的我也许还想过,可怜的又岂止他一人?
他知道我不待见他,就拼了命地想讨好。才七八岁的年纪,打起架来格外卖力。每次抢了东西,总是拖回帐里凭我处置,自己挂着哈喇子呆呆地站在一旁看。碰见实在眼馋的东西被我占了,就笑笑说:“永明下次再去抢。”
慢慢地,我开始习惯他的存在。也许看着刘和他们三三两两的成群结伴,我也会羡慕。而且,永明他确实是个不错的同伴,不错的弟弟。他领兵出走长安之后,对我的旨意仍是言听计从,东征西讨捷报频传,就似一个忠心耿耿的普通边将。我知道,他这样,是对我这个兄长失望了。我不想逼他,其实这样也好,世间多少皇族兄弟骨肉相残不得善终,我与他止步于此,想来,已不算坏了。
我一直不明白他对羊氏的眷念,就像他也想不通,我为何会钟情于母后。“母后的确风姿夺目,可皇兄后宫的那些美人里,亦有不少远胜于她。我真不明白,皇兄为何要这般执迷不悟。”说实话,到后来,我自己也不明白。
为皇者身边,从来不乏美人。看得多了,便觉得千人一面的无趣。确实是日日看着,却没有一次,能如年幼时看母后,一眼扎进心里。母后曾说过,我对她的感情不过是一场迷恋,算不上爱情。我不明白这二者有何分别,她说,迷恋是一味想占有,爱情则懂得放开。我大笑了很久,笑得眼角都要沁出泪来。不好笑吗?十几年的日思夜想,梦寐以求,她让我放开,怎么可能?然后我占有了她,满怀着爱情。谁又能奈我何?
她想要的一切,我都给她。稀世的锦衣玉食、统领后宫的尊位、还有她替幼子求的皇位,有何不可?甚至,她讨厌的那个女子,刘云静,我毫不犹豫地送给了司马炽。
是否真的没有犹豫过?不是不记得,光极殿上,自己有些流连的眼神。可惜了,那时我想,可惜了什么,却不及细想。我笑了笑,君无戏言,送出去的东西,绝无反悔之理。如果知道后来,那个时候,我还会不会如此大方?
这并不是后悔,为了讨母后欢心,我什么都可以做。我甚至并不遗憾,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我遗憾的,是失去的东西,纵使身居高位,也有拿不回来的时候。有时候命运是真的无情,错过就是错过,绝不给第二次机会。司马炽说得不错,于女人一途上,我一直不得章法。对此,云静大概会说,是因为我一直游刃有余。
我可能真是老了,很多时候会觉得累,从前认为有趣的事情做起来,好像也没那么有趣了。就如梁兰璧的事。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