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部分 (第1/5页)
“哦,你在想什么?”明日香这样问道,而雷哲一句话差点让她跪在地上
“我在想今天晚上吃中餐,还是吃西餐…”
“你怎么不去死?”
“嘿,我要死了你怎么办”雷哲半开玩笑的说道,接着他继续道:“找我有什么事吗?一般在学校你是很少来找我的”
“你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明天碇真嗣就会来到这里,而明天也是第三使徒攻击这里的日子,NERV已经算出使徒攻击的时间,现在军方已经开始布置,这里就跟原作一样,军方并不希望依靠NERV来解决这件事,看来他们真的很不信任NERV啊”
“第三使徒吗?不知道会是我们熟悉的水天使‘萨基尔’,还是从伯达尼基地里面跑出来的那个试验品”对于一个宅男来说,如果不看EVA那就根本算不上一个宅,就好像那句‘平生不识武藤兰,看遍A片也枉然’这句话一样,EVA在很多人心中都是难以忘怀的故事
而且EVA的故事是那种看第一遍有些茫然不知所云,看第二遍才会略微明白一些东西,当看过三遍乃至四遍后,才可以说真正明白这个故事在讲述什么,也许是出现的年代不同,导致故事的形式也不同
《EVA》最开始注重描写战斗场景和人物对话,随着情节推移,故事逐渐变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分析式的叙述,尤其到TV最后几集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EVA》那革命性的强烈意识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学意象的运用,在日本社会掀起被称为‘社会现象’程度的巨大回响与冲击,作为创始者,庵野最初只是想要借助NGE来表达那段低潮期的生活,对于此点他本人有过清晰的阐述:“我在过去四年里浑浑噩噩,一事无成,《EVA》可以说是那样的我的写照那四年里我一直在逃避,觉得自己只是每天过完一天是一天我不断地对着自己的内心说‘不能逃避’,而《EVA》的创意可以说是因此而开始,是为了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屏幕上,而构思出来的作品…”
庵野将自己曾经以逃避的态度来虚度的四年光阴的种种心态——或者说是他自己的精神问题,通过动画这一载体,展现到观众眼前以获得宣泄而想要在屏幕上展现自己的内心这一创作动机,也决定了NGE将成为一部充满庵野个人色彩的作品
《EVA》就像一幕幕的梦境堆叠呈现出一个少年的内心成长、受创、以及最後如何被补完的故事;所有的谜题、资讯不过只是过程之中出现的点缀;真正的本质是要观众理解‘动画是虚幻的;还是滚回现实!’这个残酷的事实
庵野实际上在TV版进行到第二十话就有结束的想法,因为庵野秀明认为‘不能够按照想象的样子创作出来,还不如就在这里放弃’
表明他身上背负的压力与烦恼并没有因为《EVA》的制作而释放,反而使得怨念积压
庵野在制作过程过于坚持自我意识的主导边写边拍的剧本与短缺的经费,来自电视台和制作方的‘老人们’的压力,对‘庸俗’的观众‘只想看半**的美女开着巨大的机器人冲向宇宙’的不满家长们对动画中刺激性内容的投诉,《EVA》狂热fans对制作组及其本人的威胁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背景,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TV版“突兀‘的结尾
排除当年庵野自身的情绪作用给旧世纪末期作品基调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单就表现创作思想这一点,EOE已近乎完美地将创作者的意志呈现了出来——这已经不再是几个孩子之间简单的‘喜欢与讨厌’的问题,它真正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蕴藏于社会现实中的问题
‘沉浸于自身梦幻之中,逃避现实’这一问题
针对这些,创作者对此的态度和思想藉由作品的结局体现得十分清晰
但正由于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