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是真的,还是假的? (第1/2页)

“老臣也不知道这么翻译究竟对不对,但结合后面的版画来看,八九不离十,应该就是这么个意思。”曲德鸿垂下了头。 他一生爱惜名声,没想到,老了竟然要配合孙子撒谎。 但孙子和他推心置腹,秉烛夜谈了一整晚后,他觉得这个谎撒得值得。 一切都是为了百姓。 “蓝眼睛黄头发的白人?这不就是小曲大人那日说的么,这么巧?” 有人怀疑了起来。 “这是上天给咱们的预警,必须重视。”陆晏时打断了朝臣们的交谈。 他知道有人会怀疑,但他不在意。 三人成虎,只要大多数人相信了,这件事就能成为真的。 朝中这些大臣不相信也无所谓,百姓们信了就行。 总之,等曲德鸿把这个碑石上的意思翻译出来后,陆晏时就大肆让人在百姓中宣传这件事。 “天啊,这世上还有蓝眼睛黄头发的人吗?” “不会是瞎说的吧。” “这可是曲老先生说的话,怎么可能是假的,他可是咱们大夏最有智慧的人了。” 曲德鸿教导过的学生众多,有人质疑他们的老师,他们当即站出来反驳。 很快,这个说法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搞了半天,咱们几国几千年前都是一家人啊?” “对哦,那现在大夏统一了,岂不是自家人回来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 陆晏时命人一路造势,将这个神迹和石碑上的内容传扬开来。 北雍、西昌、南疆、东篱几国他都没有放过,有人的地方就必须把这个故事推广开来。 朝堂里,大臣们知道此事或许有古怪,但那日的神迹太过震撼,他们也不敢乱嚼舌根,只能把怀疑藏到了心底。 陆晏时赶时间,但只是口口相传,这个故事还是太慢了。 他忍不住和皇后说起了这事。 夏书鸢想了想,给他支了个招。 “皇上,要不将这个故事编成话本子吧,让说书先生在茶楼里把这个故事好好说道说道。” 陆晏时眼前一亮。 “梓童言之有理,此举甚好。” 得到了皇上的夸奖,夏书鸢忍不住露出了笑意。她继续思索着,还有什么法子。 忽然,她想起了关于淑妃的故事。 民间已经有人把淑妃写进了戏里,日日将她斩杀敌军的英勇场面表演出来。 或许,这个故事,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让更多的百姓知道。 她把这事告诉了陆晏时。 “这法子可真是太好了!”陆晏时忍不住拍手叫好。 “梓童好生休息,朕这就命人去排戏。” 在陆晏时的夺命连环催促下,京城第一的戏班子三日内写完了戏本子,编排好了出演的人。 于是便有了陆珩带着赫连骞来看的这么一出戏。 赫连骞看完目瞪口呆。 “这戏文,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是真的,那日的神迹京城的百姓们可都瞧见了。”陆珩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 “你若不信,我带你去看那块石碑。父皇已经命人锁起来了。” 赫连骞这几日一直在赶路,压根不知道大夏京城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他带着满腔疑惑跟着陆珩去看了那块石碑。 果然和他说的一样,上面的文字,不属于大夏也不属于东篱,是他完全不认识的字。 但是看背面的图,确实和戏剧里演的意思差不多。 赫连骞指着图画的最后一幕,开口道:“这个能操纵雨水的孩子,是不是指的九公主?” 当初求雨一事,他也有所听闻。 这话一出,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陆璃。 【当然是本公主啦。】 陆璃得意地在心中哼哼。 陆珩笑着摇摇头:“我不知道。但我猜应该是九妹妹。毕竟,九妹妹是有大福气的。” 陆璃听到这话,骄傲地抬起下巴,看向赫连骞。 赫连骞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弯起了眉眼。 “嗯,九公主是有大福气的。” 赫连骞没有再在宫里多呆,他出去后第一时间派人打听起了所谓的神迹。 这可是京城里最热闹的事,随便一问,百姓们就知道。 主要是那日在河边的百姓太多了,现在说书先生又讲,戏园子里又演着。 这京城的百姓,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岁的小孩,就没有一个不知道这件事的。 “世子,此事透露着古怪。”赫连骞身边的侍从皱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