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第1/2页)
葉菡見她態度平淡,便合掌一拍:「其實爹爹和我們也是一怕你想不開, 二怕才剛嫁進東宮,應付不來。若他們知道你這般沉穩,怕也不會急得跟驚風一般。」
盈兒笑起來,心中到底覺得溫暖。
又跟葉菡閒聊了片刻家常。
葉菡見她雖然態度從容,可興致並不高,便忍不住勸道:「要說女人嫁人呢……全是憑運氣。當初我嫁給你二哥哥,也是我爹瞧著喬家家風正。說喬家老爺子發達了不但沒忘糟糠妻,還一個多餘的屋裡人都沒有。可……誰知道,老了老了,屋裡到底又添了人呢。」
盈兒想到她爹納妾的理由,再想想大崔氏的骨氣,嘴裡抿著一粒早熟的櫻桃,嘴角彎了彎。
見她笑了,葉菡便當自己走對了路子,忙又勸道:「你大嫂也是一般,當初跟大哥兩個多好。可突然來個救命恩人小崔氏,能不剜心糟心?可又能怎麼樣?和離了三個孩子怎麼辦?虧得她運氣好,你肯幫她。她如今可是逢人就說你的好。」
盈兒便問小崔氏的情況,葉菡便又扯了一回小崔氏,說她在桃花山日子過得不錯。又說家裡人都在幫她找合適的人。因她想找人入贅,一時倒還沒個合適的。
兩人又絮絮叨叨了些家常。
葉菡看著漏刻已經,便又湊近些,低聲道:「跟你說句貼心窩子的話,你二哥哥這裡,雖如今是好的,日後還不定怎麼樣呢!男人呀,就沒個準頭。雖說東宮要進新人,可當初你若是不嫁太子,嫁了那鍾成康,怕是如今已經要鬧和離了。」
盈兒一愣,便露出一縷苦笑。
葉菡瞧見,卻心裡咯噔一下,難不能這位姑奶奶還對鍾成康念念不忘?
雖然那鍾成康是才子風流,可也太不成器了些,想了想,便貼著她的耳朵道:「你是不知道,那鍾成康前日為著跟人搶個小戲子,把陳閣老家的小公子打了個頭破血流,腿還折了。聽說怕要留下殘疾。老國公給活活氣病了,鍾老太太親自上人陳家去陪不是。陳家不依不饒,兩邊鬧得厲害。」
盈兒聽了更加愣住。
前世時這鐘成康雖然也是廣有紈絝之名,可倒沒聽說鬧出這麼大的事。
他這樣行止失德,日後參加科舉,叫人揪出來,怕是狀元郎是做不成了。
以她看來,鍾成康鬧歸鬧,不會傻到自毀前程的地步。
這倒真是件怪事。
正怔怔發呆,外頭有小太監跑來回報:「殿下回來了。」
盈兒送走葉菡,才回到正殿,見楊陌已經換過衣裳,穿一身淺耦合色衫子,正頗有興致地在看她列出來的種子表。
盈兒看了看自己身上正好也穿著件淺耦合色的衫子,便瞧了一眼常夏。
常夏忙心虛地一縮頭。
她便覺得有些好笑。
前世今生,楊陌都喜歡在這些小事上示恩愛。唯恐天下不知他待她好一般。可這卻也有用。點滴在心,水滴石穿,任她不想動心都難。
可若是進了新人……在她看來,這份恩愛便再不足道。
正心裡感懷,就見楊陌嘴角含笑,朝她招了招手。
她走過去,抬在他身邊坐下。
楊陌便舉著她列的表格笑道:「倒沒想到你還有農官之才。」
一句話,把盈兒說笑了:「我之前在桃花山,可見到不少農婦農女,哪個不會種這些東西?說起來農事,比好些男子還明白呢。我如今這些倒是紙上談兵多一些。」
楊陌聽了,偏著頭,瞅著她笑,又拿起一張紙問:「這上頭寫的,孤倒是越看越不明白,什麼淘米水十缸,橘子皮兩斤,還要打這麼些木格子,都是做什麼用的?」
盈兒也偏著頭,瞧著他笑,搖了搖頭:「這卻是暫時不能跟殿下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