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5页)
若是将那些他还指挥得动的兵马调去救高将军,万一那些不肯服从他将令的节度使忽然造反攻打开封又该怎么办?高将军与陛下比起来,还是陛下更重要一些。
这也是为何陛下来到军中,立刻就有兵马援救高将军的缘故所在,因为,在景将军的军帐内,陛下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即便丢了开封,不是还也有洛阳么?”
李风云沉思了许久,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世上的事,传言的与事实往往极大的差别。
冯道对他说过的“尽信书莫如无书”果然有其道理所在。
“那后来,景延广坚守营盘不肯出战,莫非也是因为担心各路节度使的缘故?”李风云试探着问。
郭威点头道:“不错,这也是原因之一。景延广不肯出战,老哥暗自揣测,原因无非有三。
第一,三十万大军徒有虚名,据营而守还能一战,若是出营野战,恐怕未曾接战,兵马就散了。
第二,军中诸将不奉号令,据营而守,各自为战,即便丢掉几个营地,问题不大,只要主营地不丢,还不至于溃败全局。如若出战,以狐疑之众对精锐之敌,不败才是怪事。
第三,如若出营作战,营中有人趁机作乱,这一战不用再打,就已经败了。
孙子兵法云:‘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意思是说君主不能因为动怒就随便出兵征伐,将军不能因为生气就轻易作战!
为将者,哪有受不起别人几句辱骂就出战者。
而且目前的形势,敌军粮草不多,不耐久战,只要相持下去,耶律德光自然会不战而退,景将军的策略并没有错!
传言的那些话,只不过是敌军与政敌污蔑景将军之语,岂可当真?”
“郭将军以为景将军未来的命运会怎样?”赵匡胤问道。
郭威叹息一声,望了望赵匡胤与赵匡义兄弟俩,反问道:“以你们兄弟俩的眼光,不会看不出景将军的结局吧?匡义,你说说!”
赵匡胤与赵匡义俩兄弟彼此看了一眼,赵匡义清了清嗓子,道:“末将以为,无论契丹此次入侵中原结果如何,景将军都前途堪忧!”
“为何?”郭威追问道。
赵匡义答道:“景将军既得罪了文臣,又得罪了武将,朝堂之上,只怕没有人肯替他说话。景将军的权力,全来自于陛下的信任,陛下若能像先帝那般信任他,景将军还可高枕无忧。只可惜,陛下年纪尚小,未必……”
说道此处,赵匡义顿了顿,不肯再说下去,倒是赵匡胤接口道:“未必有先帝那般的远见卓识,难免有猜忌之心。
少年心性,咱们谁不曾经历过?我观陛下之举,非雄主迹象,既然开战,又何必求和?
若是契丹打赢了,不用说,景将军会被当作罪魁祸首,送给耶律德光出气;若是契丹打败了或者撤军了,景将军对下已经失去了军心,对上,陛下也必定因他统御不了三军而对他产生怀疑和不满,去职是一定的。”
郭威点了点头,长叹一声,道:“这就是做忠臣的代价,只怕景将军等不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就该去职了。陛下一直没有动景将军,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取代景将军的人,刘帅回到太原之时,只怕就是景将军去职之日。
景将军是不是要当权臣,是不是有谋逆之心,只看他肯不肯去职便可知晓!”
说到此处,郭威已经是兴味索然,不想再讨论下去,催动马匹,朝前赶去。
李风云暗忖:“我只道战场凶险,没曾料到,战场之后更为凶险。这个景延广,真是窝囊,只怕他战前不肯认真备战也有隐衷。做忠臣做得这般狼狈,还不如不做的好!”
果然不久之后,便传出景延广因母亲去世,去官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