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5页)

灾民南返那日,不少人绕道衙前街,在衙前广场跪拜叩谢才离去。

衙前榜廊很快张贴出告示,扬善明德,敲锣宣扬本次赈灾县内商贾的义举。

朝廷惩处罢免部分官员,奖赏了及时妥善安置灾民的太守。

命丧家毁,损财奔忙,扬名得利,众人得失各不同。

祭祀城隍神,以求神灵保佑城内居民安居乐业,原是三月里的惯例。

因着大雨毁了民居,伤了性命,又眼见南方水患之祸,祭祀一事百姓也额外重视起来。

陈子敬于祭祀前三日进行斋戒,沐浴更衣。一众书吏未有要求,都自发的斋戒。不少百姓也斋戒焚香,以示心诚,欲求庇佑。

衙门事务如常,但因斋戒期间不得行刑,不得判案刑杀,直至祭祀完成前,刑房的工作都停了,专给礼房打杂,筹办祭祀事宜。

祭祀前一日,陈子敬到城隍庙中,正式守斋。撰写祭城隍文,书于五尺黄绸之上。牛羊宰杀洗净,入锅煮熟。陈子敬拈香祝祷,行祭祀前礼。

当晚,都歇于城隍庙。

夜里好安静,我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怕扰到同屋的人,披衣起,慢慢踱到院中。明月犹在,落花纷纷。

院里唯有北首厢房幽幽亮着灯一盏。是陈子敬歇息处。

这应是他第二次于城隍庙行祭祀。第一次是上任,要拜城隍斋戒祷告。犹记得,县内多少人备了拜帖,在城隍庙外候着,只等着陈子敬的出现。可他却悄无声息的拜了庙接了印,惊了一县的人。但明日,明日注定声势浩大。

那晚疑问又浮现脑海。陈子敬身上的变化,衙门里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清清楚楚,主动姿态。

从上任时悄无声息的举办仪式。上任近半年,出衙门的次数寥寥可数。到这次大雨,赈灾抚恤,宴请商贾,探望亲民,忽然频繁出现在众人面前。变化不可谓不大。

变化也不可谓不好。可是,为什么,忽然就有了转变?

听闻悄无声息的上任,以为他是为避开候在城隍外欲攀附之徒。上任近半年,他出衙门的次数寥寥可数。多多少少会想,他是不是不愿出现在太多人面前,才深居简出的?听说书娘子讲过,他名满京城时,过得很恣意潇洒。

知晓县令是腿残时,也曾觉不可思议。他有才干,有一颗为民之心,以他展现的才能当县令绰绰有余。为什么偏偏来这无甚出挑的平春任了县令?更好奇,出任县令,是他所求,还是朝廷指派?

当初明明是避开众人眼光,不愿把自己推到众人眼前呀!被动的,的的确确,有种职责所致,不得以为之的感觉。但现在清清楚楚是主动姿态。

那次夜游,我不过觉得他一人夜里出游不妥,他语气当时就冷了,心里是明明白白的不高兴。是了,夜游或许就是征兆!我怎么就没想过,为什么他撇开所有照顾他的人,要一人游平春呢?不论县令是他所求还是受指派的,他担起一县重任,面对众人是定局。无论他喜不喜欢。

夜游平春,可否理解为,那是他试着踏入众人眼光,坦然将弱势摆在众人眼前的尝试?

可雨中,伞下,清晰感受到的痛楚,不是我的。是他。

如飞鸟断翅,被禁锢,被困住。

不由长叹。却是为何。

漫漫月夜,暗香幽幽。

屋内烛火微弱,窗上缓缓印上人影,隐隐绰绰。

我怔怔瞧着,窗上人影轮廓浅淡,长夜清冷迷茫。

为谁,独立中宵。

祭祀当日。

乡绅商贾、贤达士人、县民百姓一早聚集于城隍庙外。礼房书吏一声喝唱,尾音婉转,庙门徐徐开。

陈子敬着一身礼服,独自从门内行至神像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