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工业革命的扩散(十三)

上一篇我们谈到了政治,而经济行为是与政治相伴的,我们再来看看这方面的情况。我们知道经济行为就是商品交换,从广义上来讲,权力与权力之间的交换,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交换也可以被看作是经济行为,从狭义上来讲,只有资本参与的交换行为才会被人们认为是经济行为。

在原始社会时期,部落内部的分配制度是原始共产主义。随着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互通有无,比如有些部落控制区内部有盐,自己吃不完就拿去和其他部落交换生活用品和食物,这样经济行为就产生了。慢慢的,大家发现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某一方面效率会更高,只要有人愿意交换,就不愁没有食物和基本生活用品,这样社会分工就出现了。有些人专门狩猎,有些人则事农耕,还有人专门采盐。到了该交换的日子,大家把东西放到一起,互通有无,为此还出现早期的货币,比如海贝、盐巴、牛羊等。经常被用来当作交易场所的地点逐渐成为了城市,早期的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城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铜器和青铜器的使用,货币也变成了青铜或铜币,金银也慢慢成为货币。随着稳定的货币的诞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从新大陆带回大量的金银,为货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新大陆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商品和服务,带回来的大量货币成为了新需求的来源,大量的商品比如:船只、铁器、食品和奴隶进入新大陆,带回来的则是一船船的金银,得到了这些金银的人或者扩大再生产以满足新大陆的日益庞大的胃口,或者消费,从而带动消费品的迅速增长,经济总量的迅猛增长造就了阿姆斯特丹、伦敦等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并且这种经济行为扩张到了法国、德国和斯堪地那维亚各国,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铁矿、木材等自然资源不再自己消费,而是运往荷兰和英国再加工,最后运往新大陆交换黄金。整个西欧经济连成一体,打破了自济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庄园经济。随着殖民行为越来越大,印度、中国还有奥斯曼帝国和波斯逐渐被纳入殖民地的范围,世界各地的黄金、白银流入欧洲,支撑了越来越庞大的商品经济。工业革命爆发后,可交换的商品种类和服务越来越多,成几何倍数增长。欧洲和北美城市化商品化进程加快,接下来扩散到了世界其他地方,世界被商品经济这个怪物一点点吞噬,形成了今天这个在全世界内部进行商品交换的世界,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全世界制造的,比如手机、电脑等。商品的交换行为一旦终止,我们的生活将会回到原始社会。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会造成商品交换效率的下降,我们的生活会倒退,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经济的原因。(见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四和五)

我先简短的回顾下经济史,我写的是哲学史与科学史,那么我们还是回到主题,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经济学。首先当然是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这部书是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亚当。斯密之前,也有一些经济学思想,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极力推崇私有制,反对对私有财产的数量进行限制。他认为,私有财产从发展、和平、满足、实践和慈善等五个方面看,均优于公共财产。亚里士多德意识到商品有两种用途。每一物品都有两种用途:其一是直接供使用的,这是物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另一种是用于交换,它不是物品所固有的。这一区别后来到亚当 斯密那里发展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财富:作为有用物的财富和作为货币积累的财富。亚里士多德还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的见解。他以建筑者、鞋匠、医生和农民的交换为例说明:第一,交换的可能性,是以交换的各种商品之间的等同性为基础的;其次,交换诸商品的有用性是不同的、不等的;第三,不等的商品,在交换上必须由同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