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5页)
:“踏出夔巫,打走倭寇。”想来是抗日战争时期用来激励出川抗日将士的。
张永兵还算不错,不但把惊险的蜀中古栈道拍了几段,还拍下了那座据说叫做犀牛望月的山峰,其实后来从照片上看,那东西长得一点都不象犀牛,也许是拍的角度不对吧。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是凤箱峡的千年悬棺,风箱峡在长江北岸,因为峭壁上有几块岩石突起,酷似打铁的风箱,有人传说是鲁班的风箱,所以把瞿塘峡的这一段叫做风箱峡,但鲁班谁也没见过,他的风箱长什么样肯定也没人知道,不过是大家的附会之言而已。但也许是船行速度太快,也许是石壁太高,隔地距离太远,所以大家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千年悬棺。
船过瞿塘峡,水势便缓和了许多,进入了长江的第二峡巫峡,巫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的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四十多公里,以幽深秀丽而著称。
古时候,由于水上交通工具不发达,人们要想从水穿越这段峡谷,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古人对于巫峡的描述,多有哀声,如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郦道元的《水经注》上说:“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
《宜都山川记》则说:“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行者闻之,莫不怀土。”
说明当时由于山高谷深,两岸绝壁合围,行人坐在船上,时刻担心船会失事,因而惴惴不安的那种心情,怀着这样的心情,再去听峡谷两岸的猿鸣之声,就似乎是在为行人念悼词了。
但现在由于三峡截流蓄水,水位已经上升了七八十米的高度,不但水势平缓了许多,而且峡谷也不象原来那样幽深了,所以大家坐在游轮上,偶尔听到两岸传来的猿啼之声,并不能产生那种悲哀的心情。
巫峡两岸的石壁,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偶尔还有烟云氤氲缭绕,加上整个峡谷迂回曲折,景色幽深,让人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了一处山水画廊,极为写意。大家在游轮一边欣赏巫山十二峰的美景,一边讨论巫山神女到底和襄王有没有一腿的问题。
李洁附在孔祥麟耳边低笑道:“你是修道的,知不知道这巫山上到底有没有神女啊?”
孔祥麟笑道:“这个你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没有。”
李洁娇嗔道:“你这是什么话嘛,到底有还是没有哈?”
“到底什么东西有没有?”蓝凤君在旁边插嘴道。
李洁趴在她耳边说了,蓝凤君低笑道:“这倒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天师,你说倒底有没有呢?”
孔祥麟见蓝凤君跟着起哄,就有些头大,只好道:“有又能怎样?没有又该如何?”
李洁想了想,笑道:“如果有,我想看看,活了几千年的仙女,说不定还能传我个驻颜不老的方法呢!”
孔祥麟听后肃声道:“树有精,山有髓,象巫山这种奇秀之境,乃是天地灵气汇集之地,兼之有滔滔江水常年滋润,山川之髓能够幻化人形,这并不奇怪。”
李洁问道:“这么说,这巫山神女还真的存在了?”
孔祥麟不答她的话,却问了她一个奇怪的问题:“有个成语叫黄粱美梦你们知道吧?”
李洁莫名其妙地说道:“这地球人都知道,你问这个干嘛?”
孔祥麟道:“那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这谁不知道?”蓝凤君白了他一眼,“不就是说有个姓卢的书生,在饭店里遇见了一个道士,道士说他有一个奇妙的枕头,可以让人享尽荣华富贵。卢生就要借来用用,道士把枕头借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