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5页)

弧���芬蛭�约旱牡嚼矗�丫�兴�谋洌�

(注:据史学家考查史书,李岩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史书误用了民间传说搞出来的错误人物。而这首儿歌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具体是谁编的已经不可考。本书采取民间传说,将这首儿歌归功于李岩,乃是小说家言,请勿当成正史。))

四六六、他能吃谁?

“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李岩为李自成编出来的儿歌,为李自成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原百姓归心,最终助他颠覆了大明王朝。按道理来说,这首儿歌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在崇祯十三年,李岩李公子与红娘子一起投奔了李自成之后才编出来的,但现在才崇祯十年冬天,便出现了,比原历史提前出现了两年多。

朱元璋眉头紧皱,暗想:历史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了。洪承畴被自己杀死,陕西被自己占据,这便是历史的第一大变,而红娘子被自己意外收纳,又算是一个小变,看来阴差阳错之间,李自成比历史上早了两年多得到李岩的帮助,使得他这首儿歌也早了两年多问世。。。

这天下的形势,可就不好说了!

朱元璋猜得没错,由于红娘子被朱元璋在信阳截走,没有继续北上,也就没有到跑到李岩的家乡去闹腾,接下来红娘子与李岩的一系列互动都消失了,蝴蝶的翅膀轻轻一扇,就让李岩提前了两年多加入了李自成的军队,成为了李自成的得力助手。

此时高迎祥已死,闯军尽归李自成所有,雄心勃勃的李自成正想做一番事业,若是原历史,李自成刚刚接过大权,难免要胡来一通,但这个时空里,朱元璋善待百姓,经营陕西,给全天下的义军作了一个榜样。没有野心和能力的人学不来,也就罢了。但像李自成这种有野心的人,岂有不学的道理?。。

他一心仿效朱元璋,也想给自己弄块地盘以图大事,正在这时,让他碰上了李岩。

李岩向他提出了“尊贤礼士,除暴恤民”,“行仁义,禁兵吟杀,收人心以图大事”这几个提议,李自成本来就有了这样的心思。当下就与李岩公子一拍即合。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改变三十六营的方针,不再烧杀抢掠,而是收买人心。为将来图谋天下作准备。

如此一来。李岩的儿歌自然就传唱开来。此时闯军正在四川到处流窜。李岩派出许多流寇中的机警之人,扮成商人,到处传唱这首儿歌。就连广元这种偏僻的地方也已经传到。

“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儿歌在众人的耳边回响着,小孩们一边拍手一边唱,从街道上面跑过去,随后又笑嘻嘻地从另一边跑回来。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笑着道:“闯王是不是个大好人啊?他来了就可以不纳粮啦!”

另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也道:“爹爹说,他肯定是个大好人,不要咱们纳粮,咱们家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粮食来自己吃啦。”

一个岁数稍稍大点,可能有十三四岁的孩子向这两个小孩子横了一眼,低声喝道:“三娃子、五娃子,别乱说话……那闯王是个流寇,咱们这里当家的却是镇西将军,要让将军的手下听到了,你们两人当心吃板子。”

朱元璋等人穿着便衣站在旁边,听到这几个孩子的话,不由得面面相觑。

七八岁大的孩子就是五娃子了,他对着那个岁数最大的孩子道:“大雷哥,镇西将军是朝廷的大官吗?”

那大雷左右看了看,没看到有穿着紫色军服的人在附近,便道:“那可不一定……我在书房外面当差,听到老爷说,这个镇西将军是个割据一方的军阀……不听朝廷号令的。”原来这个大雷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家生子,在富家大院里当童子的,便能偶尔听到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