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住的绘界后花园,意趣洋溢,妙品迭出,名匠不断,新机叠翻。花鸟画美在何处,这是随便拉一位退休老太都能随口回答的话题,无须多言,也许,领略一下诗人们的花鸟词句,或许能够继续帮助我们更形象地体会到花鸟绘画的至美所在。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徐熙“一树桃花发,桃花即是君”;温庭筠“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切莫以为花鸟画不过是一些闲适小品,其实,绘画艺术的本质,难道不是人们用来抒发闲情逸致的形式?也不要以为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足轻重,事实或许正好相反。徐悲鸿在《古今中外艺术论》中有几段话,颇为发人深省:“吾国最高美术属于画,画中最美之品为花鸟,山水次之,人物最卑。”“中国美术在世界贡献一物。一物为何?即画中花鸟是也。中国凭其天赋物产之丰繁……惟吾优秀华族,据此沃壤……用产东方独有之天才,如徐熙、黄筌、易元吉、黄居宷、徽宗、钱舜举、邹一桂、陈老莲、恽南田、蒋南沙、沈南苹、任阜长、潘岚、任伯年辈,汪洋浩瀚,神与天游,变化万端,莫穷其际,能令莺鸣顷刻,鹤舞咄嗟,荷风送香,竹露滴响,寄绮绪,表芳情,逞逸致,搬奇弄艳,尽丽其妍,美哉洋洋乎!”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宋代画坛:东风夜放花千树(1)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夺取政权,建立宋朝。1127年金国攻破开封,掳走徽宗钦宗,康王赵构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南宋政权。1279年,南宋政权被成吉思汗的队伍推翻。两宋统治时间达320年,在历朝历代中时间算是比较长的,大唐李氏政权才坚持了289年。

宋代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农商业发展水平,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绘画的情况如何,我们不妨到繁华之都汴京(开封)去瞧瞧。一瞧不要紧,大家立刻发现,绘画已经成了有一定地位、能自得其乐、丰衣足食的文化行业。那热闹无比的大相国寺庙会上,有自由闲散的图画市场,还有专门为顾客画像的“写真馆”。有个画家绰号“赵楼台”,应该是长于绘制房屋建筑。有个画家叫刘宗道,擅长画“照盆孩儿”,大概的意思是小孩用手指水盆中自己的影子,影子也指人,这种趣味活泼的图像,很受儿童和家长欢迎。有个姓杜的画匠,也喜欢画小儿,人称“杜孩儿”——看来儿童和妇女的钱,自古就比较好挣。“美女像”也是历来不乏受众的,汴京有个美女明星秦妙观,画家们画了她的像,到处去卖,只是不知道秦美女能不能从中提成。

跟现在“北漂们”都漂在北京寻找出路一样,当时的文化人应该都知道一个捷径,在汴梁成功了,基本也就等于在全国成功了,因为汴梁是国家文化中心,图书画本都从此地被贩往各地销售。北宋山水画家燕文贵,原来是军人,画本无名,自己壮着胆子,到汴梁大街上举办“个人画展”,结果引起了画坛的关注一举成名。山西绛州画家杨威,专画农村题材,厉害的是,那时候他就悟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理,托小贩到汴梁去卖画,卖不卖得出不管,反正见人就说我的画在都城里很有市场,连皇朝画院的人都喜欢,所以他的身价提高了不少。

宋初朝廷建立了“翰林图画院”,虽然画院作品大都以反映贵族生活趣味为主,但它对社会上绘画艺术的大面积繁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画院画家的报酬叫“俸值”,画家们也能像其他文官一样,穿绯色、紫色官服,据说不能像同等级文官一样“佩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