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5页)

此时折御勋高坐帅堂之上,堂前数十员虎将皆披甲而立,折御勋威风凛凛,高声点将调兵,声音铿锵有力,众将接令应答声不绝于耳。带吩咐已毕,折御勋拍案而起,对肃立如山的诸将道:“诸将分赴各处率兵严守,以防贼寇入境生乱,本将军亲率大军前去平息党项七部之乱,各位将军,且退下吧。”

15

众将领轰然称喏,甲叶子哗愣愣一阵响,便各自退出帐去,受命增兵把守各处要隘的。立即飞马驰去。要随折大将军前去平叛的,便径自去校场待命。又有随军司马、书记、文书,传令的传令、调兵的调兵、派粮的派粮,好一派热闹景象。

待这些人都退下去了,堂上便只剩下孤零零五员将领了,这五员除了一个有三十上下,余外尽皆是少年将军,虽是一身戎装,看年纪却没一个超过十六七岁的。那三旬将领乃是折御勋的胞弟折御卿,四员小将则是折御勋的儿子折惟正、折惟信、折惟昌河折御卿的儿子折海超。

外人已尽去,折御卿便踏前一步,抱拳道:“大哥,战阵刀枪无眼,此去你可千万小心。”

折御勋呵呵笑道:“嗳,二哥又不是不知我此去的何意,有甚风险?呵16呵,不过我这一走就算是装装样子,一时半响也不好回来,不然官家面上须不好看。我已向官家上了奏章,一呢,就是要说明一下,党项七部作反,我折某人为国尽忠,亲身讨贼去了。

第二呢,就是禀奏官家,数万北汉百姓已平安抵达府州,本节度使把他们安排到水草肥美,沃野千里的芦河岭去了。。。。。”

折御勋的小儿子折惟昌插嘴道:“爹爹,恐怕官家一旦晓得那里地形,便知爹爹是对朝廷起了戒心了。”

折惟昌今年才十二岁,年纪确实小些,但是西北杂胡和北方契丹人那边,多的是十二三岁便上阵杀敌的,折惟昌身为大将军之子,虽不必小小年纪便上阵厮杀,但是每每开节堂调兵遣将,折御勋也都让他披甲站班接受熏陶。

这是听他问起,折御勋哈哈大笑,他走下帅位,拍拍儿子肩膀道:“昌儿,赵官家还需先了解了那里的地理情形,才知你爹的心意吗?但见西北烽烟又起,你爹亲自挂帅出征,他就心知肚明了。只是这层脸皮,彼此都不好撕破罢了。我给他一个台阶,他放我一马,大家得过且过就死。”

说完,折御勋扭头对折御卿道:“二哥,芦河岭是当地土名,为兄奏折中说的含糊,官家一时半响不会晓得那是个什么所在,待我走后,那位钦差来了,你一定要把他留在府州,另行遣人率那些百姓赶去庐河岭。”

“把他留在府州?大哥之意。。。”

“不错,把他留在府州。他若随行至芦河岭,发现那处地理的微妙,当即提出不妥怎么办?咱们跟官家,就算是假客气,现在也得客气下去,撕破脸皮那就彼此难看了。所以,你要把他留在府州,他喜欢钱就送他钱,喜欢酒就陪他喝,喜欢女人嘛,惟正啊,那你那些秦家的唐家的狐朋狗友都找来陪他去寻花问柳好了,总之,让他消消停停地待在府州,知道北汉移民在芦河岭定居下来,不可更改为止。”

折御卿与四个子侄同时抱拳,轰声应诺:“末将遵命!”

折御勋把长鬓一抛,丹凤眼一眯,呵呵地笑了起来。

杨浩呆着拉数百万百姓简要到府谷时,便在一跳岔路上飞了家,百姓们呗府谷派来的地方官吏戴上了一条西向的路,说是去往芦河岭,大将赤忠一路率兵护卫。儿杨浩则被延请入城,会见府谷政要。

这一路上折大将军安排的井井有条,百姓们不管到了何处,当地堡寨都回奉上热粥热食,迎接十分周到,此行又有赤忠大军拱卫,所以杨浩并无担忧。

实际上他忧也无用,他的差使就是把人安全地带出来,合格使命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