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5页)
擒来的事儿。
刘备摇摇头,说:“初入他国,未立恩信,这样做不可。”
庞统看出来了,刘备还是顾及自己经营多年的仁义形象。已经做狼了,为何非要披上羊的外衣,多碍事啊。虚名相高,精白为黑。因盗虚名,刘备错过了取蜀的最佳机会。
刘璋让刘备都督白水关,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备则率部在葭萌关停了下来。白水关距离汉中太近,刘备恐怕张鲁真的以为他是来打汉中的,主动进攻刘备,那时假戏真做,可就真成为刘璋下苦力的临时工了。葭萌关在白水关以南,由白水关的刘璋守将杨怀、高沛守着。要是张鲁打过来,首当其冲的是白水关而不是葭萌关。
光阴似箭,一直到建安十七年(212年)年底,刘备又老了一岁,髀肉又多了一层,白发又添了几根,刘备还是没找到动手的机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刘备错过了庞统的计策,代价就是一年的时光。
时光流逝,流走的是虚名,积淀下来的是不变的野心。刘备开始后悔去年没听庞统的绑架刘璋的方案了。刘备看着自己的髀肉,为时光不饶人而伤感地哭泣。
当机会迟迟不到时,那就去寻找机会。庞统知道刘备需要一个与刘璋撕破脸皮的机会。刘备跑到人家里去抢,但是还得要主人先翻脸。可是刘璋确实是出名的老好人,与他翻脸,还真不容易。
曹操发兵南下,乐进与关羽在青泥关相拒。消息传来,庞统与刘备相视而笑:感谢曹操!
刘备派人对刘璋说要回去援救关羽,而且要刘璋给他一万多士兵和许多军用物资。我能来帮你打仗,你不能帮我打曹操?
刘璋,求求你千万不要答应我的请求!刘备对着苍天祈祷。刘璋要是答应了,刘备还真不好翻脸。
委曲求全的刘璋,采取折中主义,给了刘备四千兵马,其余的军用物资减半。
皮球又踢回了刘备这边——翻脸还是不翻脸?正犹疑间,一直密谋刘备攻取益州的刘璋的别驾张松暴露了,刘璋知道了原来刘备是黄鼠狼子进宅,没安好心。张松被刘璋杀了,刘备高兴地跳了起来:苍天啊,终于可以翻脸了。
刘备决定动手了。可是,他只有三万人的兵力,孤军深入益州,没有丝毫根据地,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呢?
如此重大的问题,当然由凤雏来回答。
庞统说:“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刘璋缺少武略,又无预备,我们的大军突然出现在成都之下,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各仗强兵,据守关头,他们早就劝说刘璋让将军回荆州,可以趁此告诉他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作出要回去的样子,然后让杨怀、高沛来送行,他们很高兴将军离开,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可趁机扣押他们,夺取他们的兵权,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和荆州连成一片,从长计议,此下计也。”
上、中、下三计,庞统推出了取蜀方案“自助餐”,但凭刘备选择。
效率最大化,是谋士的原则。按照道理说,庞统也该只提供上计,然后重加渲染,促使刘备听从。
试图绑架君王的头脑,是中国历史上忠臣能吏的思维误区。上、中、下三计,谋的是形势,当然上计为上。高明的谋士,还要谋君王心。你的计策再好,君王不采纳,那你可能就要郁闷得去学屈原以死明志了。
上计是奇招,攻敌于不备,以刘璋的暗弱,能收奇效;中计是正招,稳扎稳打,料胜于无失;下计是缓招,以退为进,伺机而动。上计最具智慧含金量,但是刘备选择了中计。上计险,下计慢,而中计安。中计成了实施方案,能被领导采纳的建议,才是最佳建议。
庞统是谋士,追求智力的充分化;刘备是政客,追求效益的确定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