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红楼梦》何以在十六世纪、十八世纪诞生,总结历史经验,以有助于呼唤新世纪《红楼梦》的诞生。12。《金瓶梅》虽然是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但却是一部非常难读的作品。它意象复杂,意蕴丰富,充满矛盾:袭旧与创新、方生与方死、卓见与谬误、伟大与渺小、进取与绝望、叛逆与回归、冷与热、表与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憎、灵与肉交织在一起,所以至今我们还没有深入探得它的奥秘。有人说萧伯纳的作品是个伟大的惊叹号,易卜生的作品是个伟大的问号,曹雪芹的作品是伟大的惊叹号又是伟大的删节号。我们可以说,兰陵笑笑生的作品是上百个问号组成的伟大问号。作者之谜、成书之谜、政治背景之谜、评点刊印者之谜,一个个问号等待我们索解回答,等待我们探测其中的奥秘。
张竹坡《金瓶梅读法》解析(1)
在清康熙年间,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总结《金瓶梅》写实成就、章法结构、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驳斥“淫书”论,开创了《金瓶梅》评论的新阶段。张竹坡的小说评点,是小说理论的宝藏。张竹坡的《金瓶梅读法》共一百零八条,是《金瓶梅》评点的纲领,是张竹坡研究鉴赏《金瓶梅》成果的结晶。把评点者的感受、分析、理论观点,以序文、读法、回前评语、眉批、夹批等文字,具体地生动地记录下来,和小说原文一同刊印,造成一种复合型的文本。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古代文人的小说评点是一笔珍贵小说评论遗产。在历史上影响到对小说的理解,影响到作家的创作。我们今天的读者阅读鉴赏古典原著《金瓶梅》会有新的欣赏角度和接受视野,我们从作品中总结出的理论、感受会更丰富。张竹坡的《读法》为我所用,推陈出新,用旧材料引发出新的东西。既借鉴《读法》,又要超越《读法》。第一,张竹坡以叛逆精神、青年才气评价被禁毁之书《金瓶梅》,认为《金瓶梅》作者是大手笔,《金瓶梅》是一部史公文字,是作者发愤之作。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写《金瓶梅读法》时,年仅二十六岁。少年气盛写评点,打破传统偏见,极具眼力地指出:“《金瓶梅》是大手笔,却是极细的心思做出来的者。”(读法一百零四)在《读法》三十四、七十七中评《金瓶梅》是一部《史记》,“是龙门再世”,《金瓶梅》有愤懑,是一部愤书。张竹坡继承和运用发愤而作、不愤不作的进步文学思想来评价《金瓶梅》,他具体感受到了书中充满的愤懑气象,感受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作真实描写时表露的愤恨之情。他认为“作者必遭史公之厄而著书”“必大不得于时势”,“作者无感慨,亦必不著书”(读法三十六)。《金瓶梅》第七十回《老太监引酌朝房二提刑庭参太尉》回评说:“故此回历叙运艮峰之赏,无谓诸奸臣之贪位慕禄,以一发胸中之恨也。”
第二,评论全书章法结构,概括为:两对章法,参伍错综:张竹坡在《读法》第八条中说:“《金瓶》一百回,到底俱是两对章法,合其目为二百件事。然有一回前后两事,中用一语过节:又有前后两事,暗中一笋过下,如第一回,用玄坛的虎是也。又有两事两段写者,写了前一事半段,即写后一事半段,再前半段,再完后半段者。有二事参伍错综写者,有夹入他事写者。总之,以目中二事为条干,逐回细玩即知。”张竹坡对《金瓶梅》的章法结构总体上概括为两对章法,合其目为二百件事。他以《金瓶梅》崇祯本为底本,将其一百回目录简化为《第一奇书目》,每目四字概括两件事,合百回目计二百件事。如:一回热结冷遇;二回勾情说技;三回受贿私挑……在整理校注《金瓶梅》张评本时,笔者把《第一奇书目》视为张评本总评中的一篇,而不宜略去。据各回结构层次,张竹坡又进一步概括为四种结构方法:前后两事,用一语过节;前后两事,暗中一笋过下;两事交错叙述;两事参伍错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