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碳的气味,在他早年的印象里,城市的味道便是汽车轮胎的胶皮味和煤炭燃烧后的味道。
这些情景一直像梦境一样盘踞在心头,久久不能释怀,所以毕业分配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长明市。
到长明工作的第一个星期天,他便循着自己的记忆把长明的老街走了个遍,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数年时间,长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小家碧玉如今已经出落得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速膨胀,使得老街、老巷、老房子成为了外来人口的集聚地,由于人口密集、道路狭窄、房屋均为年代久远的木质结构,加上供排水系统老化,卫生条件差,昔日引以为荣的老街,如今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这里不仅是各种瘟疫的孳生地,也是消防安全的隐患。
随着现代化建设脚步的日渐逼近,这些曾经散发着浓郁的民俗特色和文化气息的老街、老巷、老房子终将会在这个城市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用钢筋水泥铸就的格式化的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这对于颇有怀旧情结的他不免有些伤感,相较于如今正蓬勃发展、只争朝夕的长明,他更留恋过去那个清静幽雅、与世无争的长明,后者更让他感到安定和亲近。
然而,今日老街的衰落和破败早已不能与昔日的辉煌同日而语,它像一个历史的重负一样被人们遗弃,而他也并非抱残守缺,只是不忍心去亲历那美好的梦境的破灭。
幸运的是,他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可以用文字和影像定格那一张张虽饱经沧桑却依然风韵犹存的“城市面孔”,于是他自告奋勇地加入到《留住城市的记忆》的采访任务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初始瑞华(1)
谢津生走进了长明市曾经最繁华的得胜街,如今的得胜街,仿佛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除了名字没有变,其相貌衰老丑陋的完全与十年前判若两人。
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破旧的墙面上用红字写就的大大的“拆”字,脚下依然是走上去哒哒作响的青石板,只是原来光滑透亮的路面已经凹凸不平、残缺破损;两旁的老屋参差不齐、歪斜塌陷,门窗破旧得仿佛随时都有被风刮倒的危险;浑浊、恶臭的水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又流进残破的石缝里;头顶上不时滴下水珠,抬头望去,原来是纵横交错的电线上挂着居民们晾晒的花花绿绿的衣被;老屋的门面上依然经营着老生意,却异常冷清,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裁缝铺的老裁缝脖上挂着皮尺,靠在挂满布料的墙上打盹,头上的吊扇慢条斯理地转着;剃头师傅围着白布兜,正平躺在可调升降的理发椅子上,拿着镜子修剪鼻毛;旧书店的老板不知去向,留下一排排泛黄的旧书籍,在寂寞中静静地等候;从门口摆着花圈、黄裱纸和红烛鞭炮的店铺里传出一阵哗啦声,循声望去,两男两女正兴致勃勃地在打麻将,见他举着相机,一个体态娇小的女人懒洋洋地站起来朝他嘟囔了几句,又坐下去不再理会;游戏机室和台球室还算有些人气,几个衣着时尚的社会青年和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在里面玩的正欢……
来到长明工作后,谢津生无数次在这条街上往返,然而每次只是路过,再无心流连,他已经不再把心里的得胜街与现实中的得胜街联系在一起,他甚至不愿想它们一脉相承的因果关系,现实总会把人的美梦击得粉碎,他不去想,是为了给自己留住一点美好的纪念。
走到巷口,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从麻辣烫摊位上飘来的味道,在两栋房屋之间的甬道上,撑着一顶巨大的帐篷,帐篷下支着几口大锅,里面正咕噜噜地煮着食物,绕着沸腾的大锅是一圈环形桌子,桌边坐满了人,旁边还有不少人站着等位子,这就是长明市最负盛名的“王记麻辣烫”,无论得胜街如何兴荣衰败,它的那顶帐篷一直兀立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