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部分 (第1/4页)
但在实际流通上,十元人民币都换不了一伪满币。而且相当多的商家,宁愿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早已经停止流通的奉小洋、只在南满流通的朝鲜银行劵,也不愿意收人民币。甚至还因为印刷简单、仿造容易,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假币。
面对这种情况,主管东北经济工作的李延禄简直是一筹莫展。除非强行收兑伪满货币,否则人民币在伪满币的打压之下,很难在几个大城市真正的站住脚。但强行收兑,又容易引起物价膨胀,对根据地内本就脆弱的经济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袁父说的并没有错,这种采取了石印技术,以及佳木斯产的桑质纸印刷的货币外表粗糙、纸质低劣,而且极为不耐磨。与印刷相对精美的多的伪满货币相比,用粗制滥造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老百姓拿着这种与废纸一样的货币,心里要是真的能接受就有鬼了。
当时发行的时候,这批由杨震设计,郭邴勋亲自雕刻出来的人民币,图案虽然比较精美。但是由于印刷的时候,采取的技术太为落后,使得看起来粗制滥造。再加上流通范围不大,出了根据地就没有人认,所以在佳木斯推行的时候就很吃力。等到了哈尔滨这种商埠为主的城市,就更加没有人愿意接受。
如果要想在根据地内加大推行人民币,除了要让老百姓相信抗联最终将会战胜日军之外,改进货币印刷质量,让老百姓相信这种货币与之前军阀为了聚敛财富而发行的那些货币是两种概念。
能不能取得这批伪满专门用来印刷钞票的机器设备,对今后改进人民币的质量,建立老百姓对人民币的信心极为重要。而老百姓能不能真正的接受人民币,将伪满货币彻底的驱逐出根据地,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根据地的经济稳固与否。
李延禄曾经考虑过委托江北印刷一批人民币,但因为江北要价太高,而且拒绝技术转让,使得担心货币安全的李延禄迟迟不敢同意。无奈之下,只能向江北购买一批印刷货币的纸张,希望能在短期之内解决人民币过于粗制滥造的情况。但印刷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总归还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纸张和油墨的问题,倒是好解决。在攻占哈尔滨后,缴获了一个日本人的造纸厂。在利用厂内的原有生产的专门供应关东军司令部使用高档纸张技术后,经过苦心钻研,已经试制出了与江北进口的纸张质量相差无几的产品。油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进口,以及自己研究来解决。
但印刷的问题,却因为工艺和设备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尤其是设备的问题,几乎已经成了扼制人民币提高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石印的技术太过简单,这种技术印刷出来的钞票,根本无法解决防伪的问题不说,整体上依旧无法摆脱粗糙。
第七百七十一章 警讯
人民币迟迟推行不开,根据地的经济就很难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根据地内的金融依旧可以被日伪控制。如果关东军愿意的话,随时可以通过大量的发行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破坏根据地内经济环境。
而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基建投资,以及其他方面的开销。人民币能否彻底取代目前根据地内流通的伪满货币、日元、朝鲜银行劵等日伪货币,稳定住根据地内的经济次序,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能不能改进印刷技术,提高这种货币的使用价值,让老百姓不再认为这种货币和废纸一样。已经成了这种货币是否能够在将来的货币战之中,彻底占据上风,将日伪货币彻底的驱逐出市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也是杨震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那批伪满中央银行的现代化胶轮印刷设备搞到手的原因。而拿出一支军区最精锐的部队,去换这些印制钞票的机器设备,对于杨震来说尽管心疼的心都要滴血。但也是在一种无奈的情况之下,无奈的选择。
后世本就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