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出现轻敌苗头 (第2/3页)

美丽的牧场。

明军作战如秋风扫落叶,得胜之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偶有几个犯禁的士兵,要么是河西兵,要么是秦府骑兵,一旦发现,都被随军的军法官李严果断执行了军法,轻则军棍,重则砍掉脑袋挂在城门外,以儆效尤。

很快,在天山北麓游牧的蒙古、回鹘各部在短暂的惊恐之后,开始照常放牧,甚至和盛凡的后勤部队做起了生意。

辽王这次出征,专门带来了不少砖茶,一斤茶往往能换上四、五斤羊肉或奶酪,大大缓解了明军后勤困难。

辽王带着靖江王等一帮大将在天山脚下缓辔而行,目之所及,草木繁盛、牛羊遍地,一如去年辽东的西辽河,充满了生机。

在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大唐北庭故地后,大家对收复整个西域也是充满了希望,言谈之间不免多了一些轻敌思想和速战速决的想法:

“王爷,蒙古人真的是银样腊枪头,狗屁不是。”

“我们现在进军,也许一个月后就能收复安西四镇。”

“照这个速度,到了年底,我们能到达当年的贰师城过年。”

“也许我们能直接杀到撒马尔罕,把帖木儿的脑袋拧下来当已尿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

辽王听到这些意见之后,不由忧心忡忡。

他在草原上信马由缰走了半个时辰,好好捋了捋思路,才对大家说道:

“仗打到今天这个地步,恐怕就是国战了。其实,打仗不仅仅打的是士气、武器和战略战术,有时候打的还是后勤保障。今天我就拿前朝经营西域的历史与方略好好给大家上一堂课。”

“汉唐经营西域的基本方略是固关陇,必先守河西;守河西,必先守西域;守西域,必先守北疆。”

“历史上,乌鲁木齐河一带曾经是西域北疆中心,可耕可牧。现在,我们的脚下,就是汉朝西域都护的轮台城,唐朝乌拉泊古城。从乌拉泊到巴里草原,到处是汉、唐两代经营西域的旧城古堡。在我们汉家与匈奴、突厥、吐蕃等游牧部落的反复争夺中,新旧城相依,城名相重。正如这乌拉泊周围就有好几个轮台古城一样。”

“汉朝最初也在乌拉泊以北轮台筑城屯田,因为汉武帝后来搞了个《轮台诏》,后世腐儒纷纷夸大这一份诏书的政治作用,说这是汉武帝晚年痛改前非的罪已诏,把轮台屯田和经营西域贴上了穷兵黩武的标签,要求从此放弃对外征战,专务农本。”

“实际上,汉武帝这份诏书只是对连续三十年对外用兵的一个反思,顺带对经营西域政策进行了一次调整,而不是说放弃西域。”

“当时汉朝经营西域真正的困因不是因为在轮台屯田多了,而是太少了。汉军最初屯田兵力不过数十人,亩数过少,产量过低,根本不足以保障汉军的军粮供应。”

“如果在轮台一带扩大屯田规模,正如当时名臣桑弘羊所说,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便可威震西域。这才是务农本与强边的完美结合。”

“匈奴和汉朝五争车师,从汉武帝一直争到汉宣帝,就说明了这个关键问题,就连不会种地的匈奴人也意识到了屯田的重要性。汉朝大将郑吉带领一千五百人在此屯田,匈奴也派了四千人来屯田。”

“最终,还是因为汉军善于屯田,解决了军粮供给问题,取得了争夺天山南北的主动权,把匈奴人给挤了出去。”

“所以,与其说是汉军通过作战击败了匈奴,倒不如说是汉军通过屯田赢了匈奴。”

“到了大唐在此设立庭州,下辖蒲类、轮台、金满和西海四县,天山以北已是禾菽数千里相望,足以保障北庭都护府渤海军一万两千兵马的粮草供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