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解封 (第1/2页)

凤凰市老城区城西有一独门小院,院分前后两进。暗红色大门,门禁上吊有一串铜制风铃,有风吹过会响起悦耳铃声。院落房间不多,造型古旧。附近老人都知道,这是民国时期建筑。

后院有一石桌,桌上无物,此时冬寒还未退尽,时不时有股寒意袭来让人心里发冷。像极了此时杨老的心情。杨老坐在桌前,手里有一份文件,文件标题是关于非典型性肺炎的防治技术方案和建议。

杨老坐在这里已经有一会了,脸上没有丝毫表情,紧皱的眉头久久不曾舒展。可能是感受到了寒意,杨老起身进屋,走到书房前缓缓推开房门。

书房中间有一躺椅,屋中有三面墙从底到顶放置三个巨大书架,书架上满满都是书籍,有新有旧,仔细看还有线装手抄本。另一面墙上只有一些照片,看照片大多都已褪色。杨老坐在躺椅上身体缓缓向后躺倒,半晌后口中若有若无的发出一声叹息。

一个小时后,杨老走出书房,拿起电话拨动号码,听到话筒那边有人声传来,缓声问对方,“小君,过年时候你向我提过的那个小张大夫你还记得吗?。。。。。。。。。。。你能给我再说说他的情况吗?”。。。。。。。。。

张天晓在温棚里苦恼的看着挂在架子上的西红柿,一个个红艳艳的西红柿在绿叶的衬托下看着那么新鲜诱人。张天晓无意品尝,西红柿早不熟晚不熟的,偏偏这个时候成熟。现在外面餐饮全部停业,也没有菜贩登门,张天晓急的想骂人。

她家不像其他菜农,大棚里蔬菜还要一个多月才能成熟,暂时不用着急上火。她使用了张三提供的药水,大棚里的西红柿比往年足足提前了近一个月时间。想想西红柿全都烂在地里的画面,张天晓内心五味杂陈。

段军估计西红柿的产量大差不差的在8000斤左右,这让本来还指望能再狠狠赚上一笔的张天晓更是欲哭无泪。即便段军在耳边轻声的安慰也不能缓解她此时的悲苦。

没办法也得想办法,两口子先后联系了不少菜贩,可得到的答案都是无能为力。直到联系上了老魏才有了好消息。

老魏八面玲珑,整日在餐饮业这个链条上求生存,对相关消息格外敏感,疫情初期就预判到了这次疫情对餐饮会有很大影响,提前就布局弄了一张民生运输通行证。

有了这个证,再组建、加入一些大一些的qq群,通过这个平台收集居家民众的生活需求。这生意居然被他做的风生水起,收入不比之前来的少。

接了张天晓的电话,老魏直接就开车出发,有运输证在一路通行无阻。等品尝了西红柿后,老魏表示只要价格合适,他能解决一部分,8000斤压力太大。张天晓当然明白老魏在报复她当初黄瓜涨价一事。

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是她在求人,只能咬牙报出一个让她心疼的价格。当即两人就开始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交易,老魏开开心心的装车走人。

段军看张天晓难过也只能安慰,“生意人不就是这样嘛,无利不起早。”大致计算一下后揽着张天晓肩膀,“老魏如果能解决一半,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应该亏不了。”张天晓知道老公不想自己难过。可是想起自己发财大计就此没了,心里不禁又是一疼。

心有不甘,张天晓第二天就开始自己联系售卖,随后又要段军去找镇领导帮助解决。接到二姐求助电话,张三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安慰几句后只能试着联系张瑞。张瑞痛快表示,只要能送过来养老院能要一批。

张天晓得了张三的消息心里松快一些,这时候段军也回来了。镇领导还算重视镇上民生问题,给段军一张通行证,让他自己联系售卖。镇子上居民如果有需求他们也可以配送。这正好解决了给养老院送货问题。

两口子使尽浑身解数,五斤不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