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二间穴 (第1/2页)
一日,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我们在路边一个简陋的茶棚稍作歇息,试图寻得片刻清凉。就在这时,一位神色焦虑的路人匆匆而来,只见他面色赤红,宛如熟透的番茄,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滚落。他紧紧捂着腮帮子,嘴里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那声音仿佛受伤的野兽在低嚎。
太爷爷见状,连忙起身,疾步上前询问。原来这路人是一位行商,为了生意连日奔波赶路,未曾好好休息。加之这恼人的炎热天气,体内火气上涌,忽然就牙齿疼痛难忍,仿佛有千万只小虫在啃噬他的牙根。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他的症状,先是轻触他的额头,感受其热度,接着为其号了脉。太爷爷眉头微微皱起,稍作思索,心中便有了判断。太爷爷神色凝重地说道:“你这是胃火上炎,循经上攻所致的牙痛。”
说罢,太爷爷目光坚定,决定为他针刺治疗,所选穴位正是二间穴。太爷爷和颜悦色地向路人解释道:“这二间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在手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其荥穴二间穴善清泻阳明经热,对于你这胃火上炎引起的牙痛,正为对症之穴。而且这二间穴的功效可不单单止于此,它还能治疗目昏、鼻衄等病症。
若因热邪上扰导致目睛昏花,针刺二间穴可清泻热邪,使目睛清明;若热迫血妄行引发鼻衄,刺激二间穴能凉血止血,从穴名的角度审视,“二间”二字承载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数字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并非单纯的计数符号,而是具有特定的象征和寓意。
“二”常常代表着阴阳的相互对立与统一,是一种平衡与协调的体现。在经络穴位的序列中,“二”指明了二间穴在特定经络上的位置,也暗示着它在维持经络气血阴阳平衡中可能扮演的关键角色。
“间”字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可被理解为“间隔”“空间”,这与中国传统建筑中注重空间布局和间隔划分的理念相呼应。在中医理论中,“间”象征着气血运行中的过渡与缓冲区域,如同建筑中的廊道和庭院,为气血的流畅运行提供了调整和休憩的场所。
论及穴性,二间穴作为荥穴,其性属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学说中,水具有滋润、寒凉、下行的特性。二间穴的穴性恰似一泓清泉,能够清泻阳明经的火热之邪,发挥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水克火、调和阴阳的理念不谋而合。
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来看,人体经络如同自然界的江河脉络,气血如同水流。二间穴就如同江河中的一处弯道或支流,调节着整体的水流态势,以保持经络气血的和谐有序。这种对人体与自然的类比思维,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观。
此外,中医强调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等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谐之美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二间穴的存在和作用,正是为了实现这种平衡与和谐,维护人体的健康与安宁。
二间穴的穴名和穴性不仅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在医学领域的生动体现。深入探究二间穴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领略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博大精深。”
只见太爷爷从容地从随身的布囊中取出那套用了多年、已然发亮的银针,小心翼翼地消毒后,眼神专注而犀利,准确地刺入路人的二间穴,手指轻动,行提插捻转之法。那动作娴熟而流畅,仿佛一位大师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
不一会儿,那路人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本痛苦扭曲的面容也慢慢放松下来,他惊喜地说道:“哎呀,真的不那么疼了!”
太爷爷微笑着又叮嘱他:“回去后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不可再过度劳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