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共鸣 (第1/2页)
罗伯特和波恩曾听说叶一柏在杭州成功完成过一项旁路移植手术,他将大隐静脉接到股腘动脉上,使其替代阻塞的股腘动脉,供应腿部血液。这次在断肢再植手术中,叶一柏又提出了这个理念——移植与替代。虽然只是用静脉替代动脉,但这些在乡村深耕多年的医生们,自然心领神会,举一反三。
医学是关乎生命的专业,每一个从业者都怀着敬畏之心对待它。医学的发展,就像一个电工的成长过程。一开始小心翼翼哪里坏了修哪里,没有工具没有备用线路就无计可施;而一个熟练的电工,没有备用电缆时也会从旁边取一段,稍微调整一下,仍然能让电路畅通。
叶一柏此刻传达的就是这个观念:我们既要尊重生命,也要在手术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血液循环系统看似复杂,其实简单,供血、回血,条条道路通罗马。若某一条通道被堵塞,就另开新路。哪怕绕了些许弯路,最终也能到达目的地。
“动脉与静脉的吻合比例至少为1:2,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可以吻合更多的指背静脉,这样回流效果好,术后肢体肿胀的概率就会降低。”
叶一柏仿佛回到了过去,在医学论坛上与同行分享案例。这里汇集了上海乃至全国最顶尖的一批外科医生。虽然因时代所限,他们在某些医学理念上落后于叶一柏,但他们多年的经验同样宝贵,提出的想法让叶一柏惊叹不已。
大家你来我往,把自己从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经验全都倾倒出来,现场气氛异常热烈。从单纯的断肢再植讨论会演变为全面的医学交流会。当护士敲门提醒下班时间已到时,这些身穿白大褂的人们依旧意犹未尽。
“其实,我觉得这种形式不错,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聚一聚,到了我们这个年纪,闭门造车难有长进。”杜兰大夫说道。
这话立即引起了其他医生的共鸣。
“对对,每三个月或半年一次。今天下午的讨论收获,简直相当于我一年手术的积累。”
林童生几位乡村大夫脸红耳热,深有感触地说:“真是酣畅淋漓啊,没想到我们也有了高山流水般的知己之乐。”
“什么高山流水?那是口腔科的比喻吧?”坐在林童生对面的米歇尔大夫疑惑道。
林童生:……
“老村长,您看这事咋办?”村医李大明看向了老村长赵四。
李大明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医生,在村里有着极高的声望。虽说平时不常参与村里事务,但若真有一群赤脚医生一起发声,这份力量绝对不容小觑。
“医学研讨会啊?这主意不错,要不咱们好好商量一下?”几位村里的医疗骨干开始热烈讨论起来。听着手头的一项项建议,叶医生脸上不由露出温和的笑意来,久违的医学论坛又回来了。
等到讨论得差不多了,叶医生和理查医生从后门悄悄溜出会议室。
两人一边走,一边议论着明天给小莉莎做面部植皮手术的事儿。走到村医务室时,见到小护士莉莉正趴在柜台上啜泣不已。看这情形,哭的时间不短了,还打起了哭嗝。
理查顿时心生怜悯:“哎呀,莉莉丫头,咋哭了呢?”
莉莉听到声音,抬起头来,哽咽道:“哎……叶医生、理查医生,哎……”
“哎哎,你慢慢说,别急啊,我给你倒杯水先?”看到莉莉红肿的眼睛,还有说话时不时的抽噎,理查也吓了一跳。
莉莉抬头看着二人,抽噎着说:“是小莉莎,哎……她听说叶医生在给人做断肢再接的手术,央求我去推她过去看看。哪想到路过那几个巡捕的时候,小莉莎听到关于托马斯家的消息……”
“都怪我不好,如果我不推她出去,就不会让她知道那事儿,哎……都是我的错。”说着,莉莉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